第四个问题。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中的我们显然指的是文明存在前提下的人类社会。
在这里游格格引用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时我们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头。”
透过这则预言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有“任性”之举。
尤其是在大国崛起的今天,第三次世界大战注定会将人类社会文明覆灭,这一点可以说是毫不夸张。
但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和平的展望似乎没有那么乐观。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
全世界都在经历一次镇痛。
再加上“门”和AOA的出现,卓知雯愈发的觉得这个游格格不简单。
那么再看这个问题。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在这里,游格格给自己的答案是,三百到五百年左右,人类社会要么上升超越,要么走向终焉。
三百到五百年左右?
乍一听很长,实际上却短的可怕。
游格格如此语出惊人的根据在哪呢?
在这里游格格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解释,而是列出了一张类似事件表一样的预言。
她说,在2100年之前,人类会经历数次苦难,并从中反思。
若苦难的程度过深,这反思的代价也就越大。
随后,在2100年-2200年的一百年中,基于反思的代价,享乐主义会暂时摒弃,人类社会发展将在稳中求胜,实现一到两次质的突破。
具体来说,这些突破会在能源和量子领域出现。
而到了2200年以后的一百到两百年间,人类的星际探索活动将进入高峰期。
在这段时间,世界基于新突破实现了基础结构上的蜕变,和平仍可期待。
但是到了2400年左右,实现意义开始出现,我们将会再一次走上骄傲自负的老路子,究其根源在于社会觉悟尚未触及根本,因为没有具体的实现,而被现实主义者反向取得了社会果实,这时的世界将在混乱中重组。
若重组得当,则未来可期,若不然……则世界在此终结。
……
看到这里的时候,卓知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她是活在2100年之前的人,就算未来可能接受基因改造,生命突破极限,也不可能看到2300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游格格却断言了未来三百到五百年之间的世界格局,这让卓知雯不禁怀疑游格格是不是在胡扯了。
网络上对游格格的这部分预言也是褒贬不一。
且表示不屑和不认同的人要远远大于认同者,具体原因就在于游格格完全没有给出根据。
而到了2400年之后,游格格还给出了两种结局的未来。
世界重组只是2400年之后必然发生的事情,这在意料之中。
2400年以后的三百年中,真正影响人类的将是两件大事。
其一是重组失败导致的混乱灭绝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文明会走
向自我消亡,就像成熟的果实落地后逐渐腐烂一样不足为奇,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果实腐烂只是表象,种子传承再度萌发才是自然秩序。
混乱并不一定代表彻底的灭绝,第四次世界大战就算使用的石头和木棍,只要有一部人带着人类这几年前来的文明存留下来,人类将会在混乱时期结束后再度崛起,而这一次,自由的觉悟终将实现,高度融合了“智械思维”和“情感思维”的新人类会带着人类的概念走向崭新的未来。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地球仍有足够的基础支撑人类的崛起。
最关键点的并非“资源”,而是“时间”。
第二是重组成功后,近似王权统治状态下的超越社会。
重组成功意味着世代划分,新世代的人类会在第一批觉悟者,也可以成为“先行者”的智慧指引下完成超越。
这个过程中诞生的所有“伪自由”都会被无情抹杀,单从人类历史上来看,这似乎是一次倒退,但实际上却加速了人类奔向宇宙,完成超越的进城。
个体将逐渐向成熟的整体概念转变。
火种起源计划最终展开,时间此时已经无法再限定“人类”的概念及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只是作为代价,存在于地球上的大部人都只能在王权勾勒的图景中憧憬未来。
……
时间。
一个时常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概念,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消逝。
卓知雯看了眼时间,现在已经是早上五点多了。
一夜未睡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不过天亮了就意味着她即将抵达南极,届时再想通过威远号来获取点信息就很难了。
所以,卓知雯一边翻看着第五个问题,另一边已经联系上了自己的副手。
副手保持着二十小时待命的状态,很快就给出了回应。
卓知雯想了想之后说道:“我一个小时后要使用南海之心的中央检索功能,你去申请一下特殊权限。”
副手:“收到。”
挂断通讯,翻开笔记的最后一页。
这也是《自由觉悟》的最后一章。
章节名“人类消失以后”。
乍一看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厌恶。
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厌恶,因为我们明明存在着,为什么要思考这种问题?
可是游格格偏偏在结尾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人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这问题很讨厌,但也很奇特。
卓知雯在这里的笔记很少,大概是当初她没能耐心的看完全本吧。
所以她再次拿起笔,决定认真的看待这个问题。
游格格在这里写道:“作为存在于地球上的生命,我们常常以为太阳东升西落,一年四季变换,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大地上奔跑的动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其实……恰恰相反,太阳东升西落在生命诞生于地球上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是生命自己适应了而已,是因为我们存在于一个温和的恒定系统之内罢了,是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有迹可循,都维持在秩序之中罢了。”
这段文字传达的概念很明确。
哪有什么伊甸园,更没有所谓的服
务。
我们能在地球上如今天这般生活,是因为生命进化的结果。
生命自身有其任性,只要条件允许,它自然会勃发。
可在大部人眼里,这一切的习以为常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实际上,如果你稍稍了解了一下地球的其他“兄弟姐妹”,你就会发现,那里简直就是地狱,绝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但游格格在这里却再次强调了“生命”的韧性!
我们不能认定自己就是唯一的生命,生命的形式也应该远不止碳基这一种。
我们认为生命都需要水源,都需要呼吸,可就像人造的发动机一样。
它工作的时候,使用的是汽油。
再比如未来的“人工智能”,它的思想可以被保存在一具超凡的身躯之内。
这具躯体不惧严寒、可以在岩浆中游泳,也不需要进食,只要有光,甚至引力存在的地方,它都可以为自己充能。
此时,这样的一个存在,称不称得上是生命呢?
若再把它送到一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出的星球,那对它来说,是它适应了环境,还是环境已经无法再约束于它了呢?
由此可见,人类的进化水平依然十分落后。
我们应当警醒,世界从不属于人类,只是我们适应了世界现有的秩序罢了。
若秩序不再,就比如有朝一日,太阳突然爆发氦闪,我们又当如何呢?
带着地球逃亡吗?
如此狼狈的结局真的是我们的未来吗?
……
在这里,游格格提到了《流浪地球》概念,但她对于这种概念的感想却是……毫无期待,甚至感到悲哀。
因为不管氦闪会否发生,人类现有的生命形式都太过脆弱。
我们尚且无法抵御地震、海啸、气候变暖等等对于地球来说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灾难,又当如何面对来自太阳的这“温柔触碰”呢?
地球有比现在冷的多的时候,也有比现在热的多的时候。
但是地球依然存在,生命的概念也依然存在,区别仅在于,生命的形式不断的在进化和改变。
人类……
只是这形式中的一环。
这……
才是游格格感到惶恐和悲哀的吧。
……
卓知雯看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真的是闲的没事干了才会费劲脑子像这种东西。
可问题是,总得有人去思考,去应对,他们是先行者,是人类的勇气。
若不想见证人类消失之后的地球,若不想被取代,就要在抓住时间的力量,进化!超越!
……
《自由觉悟》全本书在这里结束了。
文末,游格格写上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
卓知雯摘抄的时候,选取了最在意的那部分。
一切都是偶然,偶然的开始,偶然的结束,从前如此,未来如此,本就如此!
……
可为什么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呢?这一点卓知雯没能领会。
但她已经隐约意识到了,一场变革已经在酝酿。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