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规则的塑定者以朦胧的光影出现在春秋大帝的面前时,春秋大帝便是已经知道他们并非敌对的关系。
当然,这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只是建立在能够一手遮天的实力上。
当那位规则的塑定者告诉春秋大帝即便是它也无法阻止死亡这亘古不变的规律,春秋大帝便是知道,陈瑶能够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已经为零了。
甚至万中无一的那个一都绝无可能。
生老病死,这是一句真理。
诠释了时间推移下无数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规律。
能够永生并非太难,即便是春秋的那些仙人,也能以偏门做到长存于这世间,但要复活一个已死之人,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推移的时光便像是一条长河,从河的这头缓缓流向河的那头。
每一个栖息在天地的生灵便像是长河中的一条鱼,从鱼子成为小鱼再化为大鱼,最终化作颗粒消失在河水中。
如今的春秋大帝便像是跳出了这条长河的钓鱼者,但他想要钓的那尾小鱼,已经死去了。
任凭是他伸出双手,也断然不能从小河中捞出他想要的那尾鱼儿。
即便,春秋大帝将散去的魂魄重组在了一起,陈瑶也不可能回来了。
但春秋大帝还在执著,执著了千年,孤寂了千年,终于在时间的星河中看到了一抹曙光。
陈瑶切切实实地出现在了他的身旁,这也让他多了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
本以为是规则的塑定者怜悯他的痴情,但冷静细想回来之后,陈瑶的出现是听到他的呼唤,但若不是规则的塑定者刻意安排,谁还能做到如此地步?
春秋大帝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陈瑶没有死?一切都是陈瑶在背后操控?
突然,春秋大帝扇了自己一巴掌,冷笑一声,笑自己的愚昧无知。
一个善良地如何都不肯杀生的女子,布局千年甚至将自己当成棋子蒙骗自己?
怀疑谁都没有资格怀疑陈瑶。
春秋大帝摇了摇头,眼神定格在这一行行有无数年历史的古籍之中。
真正的文明从春秋开始塑形,除去天地开辟时便存在的儒释道古老三教,百家学术在春秋绽放,文明盛世下的春秋繁盛,真正的天地大国。孔圣人将儒家一派发扬光大,儒道是春秋最为强盛的一派,隐隐有压过佛道二教,甚至孔圣人成为了百家学术的风流代表人物,一人撑起了整个文明学术的长河。儒道,曾经自己一度想过将儒道立为治国之本,百家学术之首。但国师李淳却是摇了摇头,打消了春秋大帝的念头。国师曾经告诉自己,孔圣人贵为春秋儒道开派之人,以中庸之道撑起了春秋文明,但孔圣人的儒道仅仅不过限制在春秋之时。
文明的彻底塑形的确是在春秋,但文明的开启,并不是在百花绽放的春秋。
国师李淳曾告诉自己,天地开辟时,万物混沌,世界没有规律也没有秩序。但在此后,世界逐渐成就规律时,儒释道三教便已经开创在了天地之间。当时的儒释道三教并没有太过规范的学术用语,只是一些很笼统的思想概述。但这些平凡普通的思想概述,比起现在规范得来的经书典籍,要珍贵千万倍之多。
口语相传。
春秋之前的佛道,有一位大圣僧,他的每一句话语都是真言,都是珍贵能够让无数人受到启发的话语,而他所口授的语言被弟子记录在一本杂本之中。这本古老的书籍也就是那小子手中的残籍,而这本古老的残籍上的字符是大圣僧独有的字符,这是一种比春秋还要久远的字符。只不过,后来李淳国师告诉自己,儒释道三教中经历了一场浩劫,三教中人无论实力高低,尽数参与到了这场纷乱的战争之中。甚至,连这位实力无比强大的大圣僧也在这场浩劫尸骨无存,只留下了那珍贵无比的残籍。
这场浩劫连国师都不太清楚,好像是因为三教之中的思想出现了分歧和斗争,这条无形的裂缝蔓延地越来越大,最终三教的魁首论道无果,只能用生死来决定高低。这一次的战争虽说没有春秋那般的惨烈,但死地全是珍贵而又强大的三教中人。每一位放在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度中,都是能够成为国师的人物。
李淳国师曾说自己窥得天机学习了这些传流下来的破碎古籍,实力便是如此强大,按此推演,春秋之前的三教魁首,应该是跨越天地时空的存在。
“所以,国师,是你么。”
“也只有你才能颠倒天机,蒙骗规则的塑定者。”
春秋大帝合上古籍,叹息一声,摇了摇头:“又怎么会是你,你和陈瑶,都是朕根本不能怀疑的人物。”
“你以心血性命助朕蒙蔽自我命格,将朕抽离在天道之外,为朕呕心沥血,屡次救朕于危难之中,没有你,又如何能来千古一帝?又怎么会是你啊。”
春秋大帝再次叹息,轻轻走入藏书阁中,鬼使神差般,春秋大帝便是伸手拾起那本暗红的书籍。
也是那本让夏离如愿离开的暗红色书籍。
春秋大帝再次翻开书页,依旧是初时看见的内容,没有任何地改变,但翻开最后一页时,春秋大帝的脸色变地沉默,阴寒冷笑。
那先前刻画在末尾一句的关键句却是消失不见。
最后一页一片空白。
“连自己都被算计进去了,还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还真是一个可怕的春秋之人。”
春秋大帝放肆大笑,笑声中阴寒的森冷杀机回荡在天地之中。
若是知道这本古籍背后的那位操纵者,那便是知道杀害陈瑶的真正凶手了。
之所以沉默了千年,并不是春秋大帝不想滥杀无辜,不过是一群杂鱼罢了。
能够在自己眼皮底下成功地害死自己心爱的女人,还从容地留在自己的身边,再逼疯自己,这份气魄又如何是那些阿猫阿狗能有的?
突然,红色的古书在春秋大帝的手中轻轻合上,春秋大帝皱眉,余光抬起时,安静的半空中浮现出一道流光。
流光在半空舞动,光芒闪烁至最后,成为了两个字。
“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