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奋斗之潜水龙吟 > 第二十六章 携友同行 初至校园

第二十六章 携友同行 初至校园(1 / 1)

真正的朋友,地位不分高低,成功无需巴结,互损不会翻脸,疏远不会猜疑,出钱不会计较,失败不会离去;奋斗的时候搭把手,迷茫的时候拉一把,开心的时候干一杯,难过的时候抱一下。朋友间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心底的坦诚与吸引。

——石磊《生活要有态度》

石磊就这样一边盘算着,一边在周围逛着,这里说是毛纺厂的仓库区,实际离毛纺厂很远,很有可能之前是一个军备仓库,因为这里后面的仓库按掩体模式建的,常用于军用物资储备,而且面积十分广阔,占地有五十亩开外,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不错,虽然有点偏僻,但是门口的路很是宽敞,在南面有一片隔起来的区域,高墙铁门,看不清里面是干什么的,也没有刻意去一探究竟,因为他相信过分的好奇心不是好事,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出于这个原因,石磊也没进这个被占用的这个仓库,因为几人都在忙乎,小龙和赵巍定下来一台双卡的录音机正忙的不亦乐乎,他更不想一个人进去,让习、吴二人有什么不自在,这个时候还是矜持点好,人家带你来核心地带已经是很给面了。

眼见货物全部卸完了,几个人也跟着嘎斯卡车走了,剩下几个人应该是留下来看管仓库的,看着几个人把大铁门关上,石磊发现几个人都是好身手,至少是当过兵的。

石磊看到吴杰、习金勇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在和手下人交代着什么,快步走到吴、习二人面前,说“吴哥、四哥,都弄好了啊”,他们点都答应,并叫石磊去仓库里转转顺便看看货,十二里跟在二人走进旁边开着的小铁门,小龙和赵巍两人不知在哪找到一盘卡带,接上电源在门口捣鼓起录音机来,不肯动弹。

跟着二人进到仓库里面,才发现仓库比看到的还要大,至少有两米的深度位于地下,巨大的换气扇轰轰的转着,里面被几道墙隔出了不同的区域,也看不到刚才的录音机放在那里了,但是整个仓库显得有点空的,看来放置的东西并不多,在南侧的一个角落里石磊看到了他需要的东西,整整齐齐码放着几个大垛,前面分别贴着一些黄纸,龙飞凤舞的写着热水壶、盆,另外一侧相对散乱的堆着一小堆是肥皂。

他们来到近前,在吴杰的示意下,打开了一箱水壶,里面是最流行的洋漆铁皮的热水壶,壶胆、壶盖都配着的,一箱六哥,大体上数数应该有200箱以上,大约一千三百个左右,数量不多不少,如果顺利的话刚好够今年试一下,而在旁边几个单独放置的木箱里,竟然是一些小巧的白钢水壶,相当精致,应该是政府高级接待用的那种,石磊在老家县里的小会议室里见到过。旁边的洋漆盆也是整箱的,一箱十二个,都是白色的,让人惊喜的是每个盆上都用纸绳帮着一块白毛巾,他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军供用品,配发部队那种,而看看数量大概还有两千个左右。大体上看了一下,就和二人离开了,至于肥皂没去看,一是他们曾经说送我的,不好意思太明显,免得显得小气,而是因为这东西现在不是很紧俏。

陪着二人在仓库里转悠了一下,他们应该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过来了,所以检查一下。令石磊眼红的是,在北侧的一个小房间里有大概四五十辆自行车,还有一堆配件,这可是相当抢手的东西啊。其中几辆二六的白色女士车,更是今年才出来的东西,石磊老家县里只有一辆。

看看二人看一下就走了,石磊也赶紧收回自己的思绪,跟着他们来到几个管理员的房间,为首迎出来一个大汉,就是那个指挥卸货的人,“四、四哥,你们看完了啊”有点口吃,在后面跟十二里并排走的吴杰给介绍说这个人叫马东,是当年习金勇的兵,退伍后就一直跟着他们干。他们进到里面边喝水边聊了起来,相互介绍一下,习金勇介绍石磊时说是他弟弟,石磊一愣,也没说话。

其他人出去了,就剩下习金勇四个说道那批水壶的事,石磊本来把他的积蓄拿了出来,留下学费和必要的生活费,还有六百块(包里多出来三百块钱,应该是母亲偷偷放进去的),但是想要给习金勇时,他却说先放起来回头再说,他说水壶算我四块块二一个,面盆两块一毛一个,水缸七毛五分一个,都是成本价,至于肥皂和毛巾算是送的,至于结算则等到十一月份他们回来时候在一起结算,用他的说法是最近几天就要走,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和石磊细细盯着。

石磊知道这是说辞,一方面看出没有什么钱,也不在乎这点钱,同时也是对我巨大的信任,真心的结交这朋友。之后。吴杰说和赵巍说好了到那边帮石磊找一所房子存货,另外跟那边的关系也要他出面打过招呼,省的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学校里面的事情就要靠他自己了。同时,让石磊和马东直接联系提货之类的事情,他会安排好的。听着二人的嘱托,不禁让他心中热乎乎的,感叹自己真实幸运的。

出了仓库,一辆吉普和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赶回了市里,在东直门,他们把石磊放下,说是有事情要办理,晚上也不一定会回去了,让石磊和赵巍、小龙一起逛逛,晚上就住在那边,石磊知道他们肯定是去见什么大人物了,也不啰嗦,上了偏三轮摩托。

整个下午和他们两个在市里闲逛,赵巍带着见了他的几个朋友,说是介绍给石磊认识一下,以后好一起耍,其实就是拿着刚弄来的录音机到处闲囨(pian)来的。嘻嘻哈哈的一直到了晚上,小龙找出了两个公安局的同事,在骡马市国营饭店吃一顿晚饭,在石磊的坚持下结了帐,不过经理看看坐着的几个穿着制服的,没有要粮票,只是收了饭钱,让他好担心了一阵。

夜里,吴、习二人很晚才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去了,反正也说过了,石磊三个人就在八点多才起来,小龙说是下午局里有任务,石磊和赵巍就骑着摩托车奔咸市去了。由于带着我的行李,石磊在偏斗里被挡住了视线,也没看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是路还是比较好的没怎么颠簸,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学校。

西轻院在咸市的中心地带,背靠灞河,地理位置相当的优越,占地在六百亩左右,里面基本上四至六层的土黄色小楼,因为离开学还有十来天的时间,所以进出校门只有三三两两的人,石磊矗立在门口,感觉着扑面而来的气息,相信四年后走出这里的他将会,大不一样吧!真是期待啊!这几天的近乎传奇的经历让石磊不禁对会有怎样一个明天更加幻想起来!

进入大学校门,并不算开阔,仅有一千多平米的小广场中间是一座圆形的小花坛,看得出来为了迎接开学,精心的装饰过了,紧紧地摆着许多开的正艳的花,虽然在西部特有的烈日下有点无精打采,但看起来确实煞是醒目。花坛中间是伟人雕像,基座上很稀奇的竟然不是语录或者口号,而是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广博、求是,写的煞是夸张,还好电大俞老师的字更是潦草,我才一眼就认出来。细细看下去,竟然被我发现这基座上的字是新更换上去的,因为油漆还很鲜艳,这就让我有点回味了。越过花坛是一幢深灰色的六层长楼,之所以称之为长楼,因为他主楼横向至少三千米开外,另外两边各有一个附属的小楼,只有三层和四层链接着,看起来很是雄壮,将整个这一面都遮挡的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情况,虽然来路时,绕着侧面走了一下,但是还真是想一窥全貌,幸好还有四年的时间。

从大门口仅仅挂着西轻院和西轻院革委会两块牌子来看,这里应该是在十年期间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不像一些其他的学校,包括石磊哪里的县电大,都是有好一个单位在一个院子里,鱼龙混杂。其时,十年浩劫,百废待兴,教育也是如此,在之前的十几年里,许多学校都出现过停办、转迁等各种情况,校园内的设施就被校外单位和个人使用着,短短的三四年也很难清理干净,所以之前石磊曾到过H市的两所大学买书时候,发现里面真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各种各样的人来来往往。

其实这时候大学没有明显的划分,反正是所学校都叫大学,而这种叫某某学院实际是很多老牌的学校合并起来,或者很有历史的专业类学校。像现在体制内这样的摊子大、底子薄的国家办教育,当时领导人提出来要“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是国家承认的正规高等教育。

其中第二条腿,最初并不是从电大开始,而是从53年过国民大学第一个办函授教育开始。当时,国家有很大一批干部都是通过这种在职学习、业余培训,来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而后,从58年开始,国家在首都、京甫等6所城市创办广播电视大学。这便是电大加入“另一条腿”之始。

“两条腿”在动乱期间中断了七八年,之后又恢复起来。正逢广播电视事业获得发展,有可能用广播电视教育来支持“另一条腿”。在国家的强烈需求下,在高层10个部委的联合支持下,开展广播电视教育所需要的条件,一年内便准备完毕,并开始招生。初创的电大,第一届便招了27万学生。

广播电视大学所办的,是一种能够较快、较好、较多地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形式。令无数中断教育好多年的青年能够延续其青春,同时也令日后无数成年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便有成百上千万的人,能够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现在来上电大的学生并不都是为了拿文凭的,很多学生都一大把年纪,也有许多已有孩子的妈妈,他们往往只学一门课,比如因为从小的兴趣而来学中国古典文学,为了工作需要学习英语,然后拿一门单科结业证书。

单科学生人数不比全科学历教育的学生少,被叫作“自学视听生”。这些学生,登记之后,与普通学生一样正常学习,可以申请与普通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但是没有参加补考的权利),也可以将许多门课累积起来,最后拿学历证书,而且电大管理很宽松,像石磊当时就可以边工作,边选泽选一门课程学习。那时候俞老师主讲化学,我基本上几种门类都报了,还有后来没有音讯,突然走了的丁老师讲政治学和经济学,我当时反复的去听,去请教,现在箱子里有几本书还是他的,都没来得及还给他。

一边信步闲庭的逛着,一边等着赵巍回来“这死小子,跑哪里去啦!”

最新小说: 解构诡异全文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皇家娱乐指南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