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夫妇二人眼神俱都有些怪异。只见那妇人眼中含着泪水,哽咽着开口,“是胖丫,是胖丫,原来她竟然就在这王府,当家的,是咱们的闺女。”
那汉人也是激动的双颊通红,“是闺女,我一眼就看出来,是咱们家闺女。可,可孩子他娘,刚刚,刚刚我瞧着胖丫的神色不太对劲,怎么像是不认识咱们?”
那妇人听这话,越发的哭的伤心,就是因为如此,对方眼神如此陌生,饶是瞧着像自己的闺女,可她这个当娘的就是不敢开口,怕认错。
“呜呜......当家的,胖丫肯定是在怪咱们,怪咱们把她给卖了。闺女一定在心里怨我们,可怎么是好。瞧着都瘦了这么多,定是在里面受苦了。”
想起闺女刚刚拿身子,确实消瘦了些许,汉子眼中一阵内疚不已。扶着妇人,“好了好了。如今知道闺女在王府,那就不用着急了。这一年,我这身子骨也好些了,家里也挣了些银子,咱们把胖丫给赎回来,咱们不卖闺女了,好不好?”
妇人连连点头,泪珠点点落下,“我可怜的闺女,当初卖了她,我如今晚上都睡不着觉,我要把我闺女要回来,要回来......”
“好,好,要回来。等胖丫回来了,咱们就好好的养着她,再也不让她做事,好好在家里享福。孩子他娘,刚刚我瞧着铺子里的黄掌柜的跟胖丫旁边的姑娘很熟,要不,我们去向他打听打听一下?”
妇人忙擦了泪水,依依不舍的离开王府的后门,一出了转角的地方。拉着当家的疾步朝着黄家铺子里走过去。等到了铺子里,两人冒着满头大汗,倒是把正在做馄饨的黄掌柜的吓了一跳。
“老谢,老谢家的,你们两刚刚这急匆匆的这是碰见熟人了?瞧着怎么满头大汗?”
原来这夫妇,正是胖丫的亲身父母。那汉子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模样,正是谢柱,是胖丫的父亲。当初正因为他得病了,家里负载累累,穷的都要揭不开锅了,这边还有小的要吃,他爹又要喝药,这才咬牙把胖丫给卖了。
他们夫妇一向以打鱼为生,初几年,家里又只有胖丫,就算是看缺了谁的夜不会缺胖丫的,河里的鱼只要是能吃的,一捞上来就是毫不犹豫的给闺女吃。这长年累月下来,胖丫自然是以横向发展。
导致最后卖胖丫的时候,见到她那样色身型,一般人家都不敢要。最后还是一个人牙子,瞧着这一家病的病,小的小,实在是可怜。再加上胖丫虽然胖,倒是有一番力气,这才花了一两银子把她给买了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正因为这一两银子,胖丫她娘想着这是闺女卖身的钱,咬牙带着谢柱找了另外一个大夫,竟然喝了几服药就好了。所以夫妇二人这一年一直愧对着闺女。
两个人想着就是砸锅卖铁,靠乞讨靠借钱都要把这一两银子给还了,把闺女赎回来。可偏偏碰上那人牙子搬走了,一时之间,两人顿时茫然失措,不知道去哪里找自己的闺女。
回到家里,夫妇二人抱头疼哭,胖丫她娘更是哭的好几天都没下床。那又能如何,夫妻二人只能咬牙商量着,他们先挣点银子,等有上路的钱,两个人就带着儿子去找闺女。
万万没有料到,竟然,竟然在街上就碰见了自己闺女。过去那一年多,他们夫妻二人在街上四处的问,偏偏就是没有人见过。主要是那个时候胖丫心里带着埋怨又自卑,不要说出府,就连自己的屋子,除了去厨房做事,都是从来不离开。王府至今都还有一半的人没有见过她,更不要说街上的人了。
谢柱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着黄掌柜的行了一个大礼,把黄掌柜手里要下的馄饨都抖了出来。
“诶,诶,老谢,你,这是干什么?好端端的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你开口,你这样我这心里慎得慌。”
谢柱这才开口道,“黄掌柜的,这一年我老谢也算是跟你一直在打交道,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自嘲了一声,“可是,你也知道,我们夫妻二人一直都在找我们的闺女。”
黄掌柜的忙不急点头,“知道知道,当初你们夫妻二人把整条街都问了一遍,对了,你可有你闺女的消息了?”忽的,猛然间反应道,“刚刚你和弟妹这么急匆匆的,莫不是,莫不是有了侄女的消息了?”
胖丫她娘忍不住热泪盈眶,不住的点头,哽咽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谢柱扶着孩子他娘,也红了眼眶,颔首道,“是,是看到了,可还没确认,我,我和孩子她娘不敢贸然上前去,所以,所以来向黄掌柜的打听打听。”
黄掌柜的一脸茫然,“向我打听?难不成,难不成我认识那人?”他皱了皱眉头,仔细回忆了一遍,不对呀,他这铺子里来的大多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十几岁的姑娘倒是少见。忽然间,脑袋里闪过一个人影。
顿时瞪大了眼睛,连混沌煮开了都没注意,激动的上前走了一步,“是不是,是不是就是刚刚你们卖鱼虾的时候,在门口结账的姑娘?”
谢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下倒是把对方给弄混了。这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还是不是?
谢柱解释道,“不是结账的姑娘,是同那结账的姑娘一起来的那姑娘。黄掌柜的,你之前可曾见过那姑娘?你可知道她如今过的好不好?”
黄掌柜的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是那比较胖的姑娘。内心不由的有些失望,他还以为是黄丫头的父母,黄丫头是个好姑娘,可惜,艾!
摇了摇头,“那姑娘我也是第一次见面,她身边的姑娘倒是每个月都会来这么一回,黄丫,就是那结账的姑娘,是在厨房做事,至于旁边的那姑娘我就不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