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远审视侠盗良久,慢慢说道:“两年之前,魏地行军总管魏子封,阴谋推翻魏君,事发而逃亡。后多次传来子封遭黑衣刺客追杀的消息,直到半年之前,魏子封突然失踪。却原来,子封大人隐匿在我韩地。”
侠盗对韩远知道他的身份,并不意外。他第一次和韩千岁交手,就料到了会暴露自己的踪迹。
后来大都捕快加紧了对他的监视,他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只是他并不知道,是谁在背后算计他,韩地官府还是某个组织?
听韩远说出他的身份,魏子封淡淡一笑道:“既然你知道我是谁,就没必要再逼迫我了。我身为魏地贵胄,不会为任何帮会服务,更不会效忠其他诸侯。”
韩远一笑问道:“修武诸侯本是一族,效忠魏地与效忠韩地,有何区别?”
魏子封认真摇头道:“两万年前,确是一族。两万年后,诸侯各有利益。韩魏间更是有许多恩怨,效忠韩地,无异于背叛魏地。”
韩远许久不语,最后说道:“子封大人贤名播于诸侯,事败而走,属下五百余人不离不弃,一时诸侯间传为佳话。”
话锋一转道:“五百魏地精英,加上一个国之栋梁逃离,魏地从此无人。敢问子封大人,你这样做,置魏地如何?”
魏子封叹息道:“你以为我愿意如此?倘魏君肯绕过他们,我宁可被处死,也不会带大家离开魏地!”
韩远叹息一声道:“如今魏地已经危在旦夕,子封大人空怀治国之策,却无能为力。难道子封大人竟要这样做一生侠盗,而白白辜负了自己胸中之志乎?”
魏子封哈哈一笑道:“逃亡之人,惟求保命而已,又哪里有什么志向?”
韩远正色道:“不然。窃闻子封大人于魏地之时,广交天下豪杰,纳之于军中。苦练战阵,欲抗秦而强魏也。逃亡之时,亦不忘求于诸侯。诸侯恐得罪于强秦而不敢相助,秦地黑衣刺客相迫甚急,子封大人遂未得志。今大人进入韩地,突而志向皆无,甘愿为盗,岂不怪哉?”
魏子封道:“天下强者,秦、韩二君也。子封求于以外,魏不亡于秦,可自保也。求于韩,则魏不亡于秦,亦将亡于韩。此入狼驱虎之策,魏某安肯为之?”
韩远辩道:“秦、韩非类属也。秦强而韩弱,然诸侯与韩结盟共抗秦者,十之七八。左右摇摆,非秦非韩者,十之一二。忠心事秦者,唯魏也。诸侯多附韩而远秦,至今未失一地。而魏事秦者,其地日蹙!今子封大人仍亲秦而忌韩,何哉?”
魏子封道:“吾非亲秦者也。然魏亲秦而仇于韩,今吾助韩,乃仇于魏也。且韩强而魏弱,吾助韩也,韩得入魏之机,必灭魏!则吾为魏亡国之罪人也,此绝不可为!”
韩远摇头笑道:“子封大人差矣。韩之于诸侯者,自古至今,未尝侵一地一城,惟记帝君之教诲,为诸侯屏障。今韩为诸侯拒秦也,河西之地尽失,亦未索诸侯寸地,奈何独欲略魏地?此韩不屑为也!”
魏子封亦摇头道:“非也。自古强者不略他地,未之有也。韩不略诸侯地,非不愿,未得衅也。今魏亲秦,乃韩地之衅。未谋之者,忌秦也。若吾助韩,则韩得衅而应,焉有不入魏之理?入魏而速决之,则秦失机。失机失应,而后寻衅则迟矣。秦卒虽强,韩卒亦不弱,因魏而与韩两败俱伤,非秦君所愿。如此韩敢于灭魏,魏将不存,吾为罪人也。”
韩远脑袋都大了。这个魏子封,真是油盐不浸,吊半天书袋,竟然快被他给说没词儿了。
但魏子封是修武纪少有的人才,也是将才。韩远缺人才呀!
他琢磨半天,问魏子封道:“若韩与子封大人签一纸契约,未得子封大人许可,韩军不进魏地。如此,子封大人肯助韩乎?”
魏子封上下打量韩远半天,突然问道:“尔乃何人,焉敢代韩?”
韩远实话实说道:“我就是韩地新君,韩远。”
这一天,韩远和魏子封整整谈了一天,从诸侯现状谈到修武纪的未来,再从修武帝君的律法得失谈到奴仆人的处境。两人忧国忧民,大发感慨,十分投机。
魏子封馋金秀秀的烧酒,又糟蹋了一坛。到掌灯十分,竟然没有醉倒,简直就是奇迹。
韩远平日不喝酒,今日也陪着魏子封喝了一碗,已经有了醉意。借着酒劲,竟将自己欲改变修武纪律法,还奴仆人自由的想法都漏了。
不料,魏子封也早有此意,只是知道此事根本不可为而已。
韩远也知道不可为,但他认为不是没有希望。就将自己见大祝师修无了,两人彻夜长谈的事告诉魏子封。
只要克制住强秦,让他失去祸乱修武纪的能力,将所有赞成还奴仆人自由的修武纪有识之士集合到一起,或于一地或几地诸侯间首先施行,修武纪还是有希望的。
魏子封年长韩远许多,又游走于诸侯间许久,结交广泛,见识不凡。
他由衷赞成韩远在韩地多设官吏,阻止领地内野蛮发展,杜绝帮会的办法,这正是他早就想干而没有机会干的。
同时,韩远与修无了商议的,克制强秦,安定修武纪,渐还奴仆人自由的想法,也让他看到了修武纪还有光明。
韩远不独尊韩族,任人唯贤,广揽修武纪贤才的心胸,也让他大为佩服。
两个人谈到后来,魏子封已经不再坚持以魏地利益为重了。只要能够让修武纪所有民族自由平等相处,还要什么诸侯,倒不如成就一番霸业!
他游走于诸侯的时候,认识和听说了许多贤才。他建议韩远,派出信使,重金招揽这些贤才为韩地所用。如此不出百年,则韩将强于秦,从而可达合纵灭秦之目的,一统修武纪!
魏子封在魏地为官多年,又善于动脑筋来改变旧俗,官吏心里想什么他都清楚。所以,当侠盗,他可以猜测到官吏和为富不仁者的心思,容易找到他们藏匿钱财的地方。
韩远利用他这个优势,任命魏子封为大司吏,专管招揽人才和督察韩地官吏。
几天之后,大批韩地信使,带着韩地大君的亲笔信,有些还带着魏子封的亲笔信,奔赴修武纪各地,去招揽贤士。
很快,韩地大君重金招贤纳士的传闻于修武纪不胫而走,大批贤士和不得意的修武纪剑客,纷纷奔赴韩地来见韩远。
但凡有一技之长,韩远均予以收留,择贤而任,韩地官吏质量得以完全改观。市井繁荣,粮廪充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