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寿宴,有天子恩赏在前,自是要大举庆宴广邀宾朋,宴席共设三日,又是在城门施粥惠民,又是在佛庵布施赠经,正宴之前,便有不少未获邀帖者载礼登门,自然都是些寒门微末,与相府素无交往的门第,求得一张散帖,以期在前两日流水席上露一露脸,混得个与相府僚属豪仆交往的机会,争取能受提携。
喧喧碌碌近十日,看这场面,谁也不疑秦相天恩眷重,尽管秦拘案才刚刚平息,并没有受到任何牵涉。
不过这也就是在普通人眼里看来。
操管宴会的秦夫人甚是焦灼,盖因广发权勋的不少邀帖,却都得对方遣人“道罪”——借口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诸如家中长者有疾,不能赴请;抑或烦琐事多,遗憾缺席;甚至有人干脆利落地送来贺礼,连交待都不留一字。
相府诸多酒宴,还从未面临过这番景况。
秦夫人不敢轻疏,赶忙知会了右丞与翁爹。
这一打听,原来借故不来者竟都是与卫国公府有旧情故交之族,隐约表明卫国公府似乎不会赴宴。
可一直等到那两日流水宴开设,卫国公府并没遣人“致歉”,也没先上贺礼表示不能来贺以尽礼数,甚至卫国公府诸多姻亲都没表示不来赴请,秦家人自然以为暗察之信是捕风捉影、流言蜚语,卫国公府再怎么也是秦府姻亲,若当真不能赴宴,总得有个交待,辟如大长公主犹在病中,卫国公又忙于公务云云。
只以为事先“道罪”的人家不过是因为秦拘那一桩事有所顾忌,胆小怕事之辈,秦相全不上心,却让家人把这些明言不来赴请者记录在薄,只待事后清算,给这些趋利避害的鼠辈利害苦头。
直到正宴这日,秦夫人才晓得事情有多严重。
及到巳正,离开席仅有一个时辰,别说卫国公府女眷无一登门,便是周、蔡两家也没表示,那些未来“道罪”者的国公府故旧甚至也不见人影,更别提陈相府,楚王府,以致楚王姻亲——自打天子登基与相府颇为“交好”的秦相老部下殷都御一家也不见人影。
正宴宾客可都预先送了邀帖,除了明言不至者,秦家自然以为对方会来赴请,坐席是按数准备,可及到巳正,空了一半,这场面怎不让秦夫人焦灼。
当然到了这时,她自晓得是被卫国公府有意给予难堪,便连应酬惯例都不守,不来就是不来,联同亲朋一并缺席,不先知会不打招呼,即使你送来邀帖如何,又没律法强迫我就必须赴宴,便是不来,秦相又能如何?
秦夫人只恨黄氏——别人也还罢了,只要她出席,就是代表了卫国公府,颜面上也好看一些。
黄氏委实冤枉,并非她不想来,也就直到正宴这日,她都梳妆打扮好了,正等着大长公主遣人通知她往相府,及到日上三竿也没半点迹象,一打听,才知苏家压根没有赴请的打算,黄氏哪能不知这是在给相府难堪,硬着头皮去劝,说了一堆两家姻亲之好,这般行为有失礼数的套话。
大长公主也懒得与她驳嘴,只丢下一句:“你要去,我也不阻止,只自己准备礼信就罢。”
黄氏满嘴黄莲,她这时已是赤贫如洗,还哪有仓促之间的余财准备给相府的贺礼?只好作罢。
且说秦夫人,也确没有太多心力耗废在诅咒黄氏这一桩于事无补的闲杂上,心下暗骂了两句,就致力于火速掩饰场面,把来贺者尽量集中,暂时也不能顾及各家门楣高低,总之不让人瞧见空席无人的冷清。
这也好在相府本身故旧亲朋也不少,倒也没落得个正宴之日门可罗雀。
相比其他,秦夫人最关注的自然就是显王父子,可人家是宗室亲王,相府邀帖要送,人家来不来的,知会一声是礼数,置之不顾谁也不能非议。
但秦子若还等着去与楚王做侧妃,楚王倘若是连秦相寿宴都缺席,秦夫人自然更觉胆颤心惊。
即便有天子作主,后头那一桩事能将苏妃置于死地,可要是楚王一昧抵触,就算将来为自保屈服,真要是一世将子若委屈在侧妃之位,秦夫人怎能心甘?
她几乎摁捺不住,就要遣心腹去正门打听——是不是宾客太多,以致于楚王府的车與拥堵在后——搞得心腹们也是一阵腹诽,夫人忙晕了头不成?再是宾客如云,各处安排得当,别说王府车與一旦驾临畅通无阻,便是公候府邸,也没有被拥堵在后的道理。
不至盛夏,锦阳的五月实为冷暖适宜的好气候,但秦夫人这日已经忙得周身冷热交替,颇有些心力交瘁的不支,却总算是在开宴前,听闻楚太妃驾临,竟是与寿太妃携手一同,还有平乐郡主相伴,秦夫人总算松了口长气,在一堆亲朋女眷中脱出身来,集合了妯娌、女儿、侄女们浩浩一众去垂花门恭迎。
别人也就罢了,秦二太太与八娘母女尤其兴奋——盖因秦相早有明示,要将八娘嫁入宗室,虽说寿太妃的子孙无爵,可八娘“未婚夫”虞沅之父虞榴眼下却是羽林中郎将,实权人物,不比当初闲散宗室,兼之虞沅也生得一表人才,八娘甚觉满意,自是期望这桩姻缘能成,虽然也听说寿太妃甚是抵触,二太太却没放弃,他们家可有天子撑腰,再者天子也甚愿促成这桩姻缘,争取虞榴在手,此事未必不成,二太太便有意与虞沅的外家江州伯陶氏一族交好,暗会即成姻亲,期望着陶氏能说服老顽固寿太妃,这回一听说寿太妃驾临,二太太且以为成功在望。
一路上还不望叮嘱长嫂:“老王妃既然驾临,相必楚王妃这儿媳也会随其左右,楚王妃最是奸诈,嫂嫂势必防范她对寿太妃行挑唆之辞,中伤八娘,稍后,还得将楚王妃借故支开才好。”
秦夫人便也盘算,卫国公府眼看是要与自家撕破面皮,苏妃必不容子若位及侧妃,但老王妃既然驾临,想必是子若的乖巧有了成效,最好今日便即达成此桩,正好,韦、杨、彭、卓四位娘了今日都来赴请,她们可算是苏妃的手帕交,到时且让大女儿领着苏妃与那几个一处,自己陪着老王妃,当着一应命妇的面,想办法把话题引到子若身上,只要老王妃当众说出欢喜子若欲让她为楚王侧妃的话,也算是楚王府有意在先,自家成其美意,待得太皇太后允准,谁还会议论从前那些纷扰?
纵使子若暂居妾位,可总算再被家族承认,楚王是亲王,侧妃也有品级,总比当初没名没份的侍妾强出十番。
今后的事,也只有慢慢图谋。
一路打算,哪知秦氏一众女眷及到垂花门,好容易盼到老王妃一行,秦夫人险些没有一个踉跄绊倒。
苏妃呢?苏妃没有出现,跟在老王妃身后的俨然就是她的女儿,盛装出席的子若!
虽然这个场景是被秦夫人魂牵梦萦的,可真出现眼前,难免胆颤心惊,这可是翁爹寿宴,子若这时还是除族之女,王府侍婢,却这么出席……但惊慌失措的秦夫人一当触及秦子若平静带笑的目光,却莫名安心下来。
要说来,子若姑娘甚长一段日子的确沉浸在天子姐夫“出尔反尔”的忧怨当中,直到宫里添了个陈贵妃甚获圣宠竟然有孕,紧接着秦嫔遭贬,秦拘定罪,秦相被卫国公为首的一众朝臣弹劾,险些牵连其中,子若不得不振作起来,一门心思的讨好老王妃,那些别无二意唯愿王爷安好的话翻来覆去孜孜不倦,就盼着老王妃热血沸腾地入宫,为她争取侧妃之位,及到老王妃提出,干脆趁着这回秦相寿宴,让她随同出席,当着众人的面,老王妃从中转寰,说服秦家宽谅子若,至少让众人目睹,老王妃确对子若多有“疼惜”,有了这个铺垫,也好劝服太皇太后。
秦子若虽觉这事有些本末倒置,但老王妃态度甚过热忱,倒让秦子若不好再矫情。
她一想,如此一来,倒不失为快刀斩乱麻,老王妃携她出席请宴已是态度,众人皆有目睹,即使苏妃与卫国公府,也不能当众就给老王妃难堪,天子这回有意施恩祖父,太皇太后也会所顾忌,类似于生米煮成熟饭,不无不可。
便一咬牙——就算会受人言,好歹是自家祖父寿宴,宾客们总算会有顾忌,难堪也是有限,只区区尴尬,为成大事,丁点委屈又算什么?自己这一出席,再经舆论造势,不怕不会演变为“楚太妃甚喜子若,故而代为求情,秦相无奈,便就宽谅,而太妃当众表示愿纳秦氏七娘为楚王侧妃,也属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段佳话”。
便是虞沨,因为老王妃之故,也不会固执己见,担着不孝之名。
苏妃就更没什么好忧虑的了——活日无多。
是以,秦子若就这么端庄大方地来了。
秦夫人很快镇定,带领家人礼见之后,迎了老王妃往花苑设宴之处,总绕不开一个话题:“怎么不见王妃?”当然将女儿视若不见,以相府的立场,这时也只好暂且当作陌路。
老王妃声如洪钟:“景儿在娘家小住,上元既不想来,她今日便没来。”
便是扶着老王妃手臂的秦子若也险些没有一个踉跄——什么意思?卫国公府竟然缺席?苏妃竟然不至?
这下,秦夫人母女同时意识到一个问题——楚王来否?
但老王妃那音量实在让两人忌惮,生怕一个不那么愉快的回答引得众人侧目,都不敢贸然再问。
很快,便到了女眷们集中的宴厅。
老王妃一见韦夫人,眼中一亮,也不管秦夫人如何,挽着寿太妃便往那边过去,走出两步,还不忘回头交待秦子若——依然声如洪钟,恰逢在坐诸位都是普通命妇,眼见两太妃驾临,也都住了笑谈,起身持礼保持缄默,自是将老王妃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子若,这是你家,不需跟着我,自与姐妹及闺阁好友玩笑去。”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皆集中在盛装华服的王府“婢女”——秦子若身上。
秦夫人这下结结实实绊了一下,险些没有推倒某位女眷,再引一片骚乱。
这情境,完全不在设想好么?
偏偏秦八娘还上前添乱,真挽了子若,就近坐在了一席。
这一席倒也不那么“高不可攀”,确是相府故旧,因此席上的闺秀们虽觉诧异,也没有对秦氏姐妹产生抵触。
韦夫人看这情景却愣怔住了,好半响,才问出一句:“怎么不见王妃?”
身后的秦夫人冷汗都湿了衣襟。
这回,却被寿太妃抢了先——
话一出口,又引得一片鸦雀无声,好些就近的贵妇面面相觑,心里有如鼎沸,但都说不出话来。
暗暗在想,今日秦相寿宴,这是有人要砸场子的节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