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在记忆形成的步骤中,可分为下列三种信息处理方式:
1。译码: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
3。检索: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什么是人的记忆: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关键
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作用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这里。
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人们要发展动作机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机能,就是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人们要发展语言和思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可见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累积,也就没有心理的发展。另外,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出现,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培养,也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
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各种感情、语言和动作,完成艺术表演。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不会,他们的行为只能由本能来决定。所以,记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人类文明。
特征
遗传是一种记忆行为的释放。生命的主要特征就是遗传,也就是在染色体上形成特定标示,这一标示的形成是非常漫长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这种标示首先必须某细胞群(比喻人类大脑细胞群)受到连续的或特殊的刺况下才可能被提取出来,笔者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有首儿时学的歌“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在那清清的小河旁,长着几棵美丽的白杨,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这歌我有几十年没唱了,根本就不知道在我的大脑内有这么一首歌,在我三十几岁时,有一天突然能够唱了,并且是自动出来的,我当时非常惊讶自己的记忆是否出了毛病。依此可以分析出,人的记忆力是无限的。可以知道,记块一旦产生,它就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了,只是你没有使它们复出的能力,一旦有了这种提示的生物钟,它就会被唤出,形成忆块,有些人在突然遇到一种事件的发生时,总是对付得了,就是他们有这方面的记块,所以他们就很成功。
有一种“生铺”行为,可以证明周身细胞是有记忆的,当一个人睡在一个新环境的一张床上面,就会有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的感觉产生,这是因为,整个人背部和身躯侧面的细胞牢记着以前的“睡眠床”的“性质”:如软硬、平凹、覆盖物的轻重、枕头的性质及睡的方向等,当他入眠于这一陌生环境时,躯体细胞的所有原记块都与刺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分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
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记忆的三个记忆系统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只要定时复习,就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