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和初五两天,李青青跟陶家人一起走亲戚,天冷换洗衣物少,她只要做饭就行了。终于到了初六,是三朝回门的日子。
李青青心情激动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后,便去厨房做饭,做好了饭叫大家一起吃饭。她和两个妹妹没有资格上桌吃饭,都在厨房里吃。
陶秋月和陶冬雪很喜欢长相好看又能干的李青青,她们吃饭时非要问这问那,李青青吃了两口便要回答她们。李青青觉得陶家的两个妹妹就像她的亲妹妹们一样,天真烂漫又朴实可爱。
灶膛里的余火烧热了一锅热水,李青青洗碗时,陶金和李梅花带着陶鲤进了厨房。
李梅花说:“青青,你和鲤儿待会回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一只公鸡,两斤肉,十六个鸡蛋,两斤面,两斤橘子和两斤烧酒。”
听起来样数不少,李青青笑着说:“麻烦爹娘了。”
陶金咳嗽一声,“你进了陶家们,大家对你怎么样,你心里有数。回门是好事,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你最好心中有数。还有,陶鲤是你夫君,有些话他不会答,你要放机灵点才是,一定要护住陶鲤的颜面。”
陶金这是在侧面敲打李青青说话要留三分余地,不可什么事情都告诉娘家人。嘴巴长在李青青身上,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陶金没必要严肃提醒。还有,就算陶金不说,她也不会让任何人欺负陶鲤的,更何况李家人对陶鲤还算满意,又怎么会刁难他?
李青青低眉顺目地说:“爹说的是,儿媳记住了。”
“青青,你洗完碗就别忙活了,第一次回门,宜早不宜迟,最好巳时就赶到娘家,晚了不像话。”
“好的,娘。”
半柱香的时间后,李青青拎着橘子和肉,其余东西都被陶鲤拿着,两人慢慢走出乌山村。
一路上,有不少人热情的跟陶鲤打招呼,皆是说“陶鲤,你媳妇真俊啊!带你媳妇回门啊?”之类的话。
陶鲤回话都是新年好,有点牛头不对马嘴,而李青青新媳妇不能话那么多,对那些人都是一笑而过。
李青青小声提醒说:“陶大哥,再有人跟你打招呼说你带我回门,你就说对呀!”
“为什么是对鸭,而不是对鹅?”
什么鸭什么鹅!李青青不该加呀那个语气助词!“甭说对呀,就说是。”
经过李青青的指点,陶鲤应付村民们打招呼几乎可以说是应对自如了,她甚至听到有人在背后说:“陶鲤那大傻子知道什么叫回门吗?他就说是,傻不傻?”
回门两个字有什么难懂的?就算陶鲤不懂什么叫回门,起码他跟李青青一起回娘家,还提了这么多东西,已然是不错了。
丰颂村和乌山村隔着一个小山包,距离约有三四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太阳升起,他们走着走着身上便热乎起来。
一到丰颂村,老三李招娣领着几个妹妹和二蛋守在香樟树下,她们齐声喊:“二姐,二姐夫!”
李青青心暖无比,看她们脸颊红通通的,便说:“招娣,妹妹们这么冷,你带她们来做啥?没的冷到了!”
“二姐,妹妹们都想你!”
也不枉李青青疼爱这群妹妹们一场。
李青青和陶鲤手上拎着的东西,被李家小妹妹们每人提个一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