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声音,赵玗就知道,是耶律阮来了。
原来耶律阮这几天一直觉得心神不宁,感觉有事情要发生。
昨晚半夜就没有睡着,在自家院子里瞎转悠。隐隐约约听到赵玗这边好像有动静,却又听不真切。
等了一会,耶律阮终于感到不对劲,因为他听不到院子里有呼噜声。
翻围墙爬过去一看,赵玗屋内早已空无一人。
耶律阮的直觉告诉他,赵玗一定是去海边乘船走了。
事实证明,耶律阮的直觉很准。其实赵玗乘船离开营口,早已有许多蛛丝马迹。只不过大家没有朝那方面去想,也就把这些重要信息给遗漏掉了。
一旦朝这个方向去想,所有事情好像全都能对上。
渤海开海了,赵玗跟渤海边的渔民打得火热,赵玗还跟靺鞨人勾勾搭搭……
耶律阮当机立断骑快马赶到了海边,还是晚了一步。
赵玗的船已经离开了海岸几十米,赶是不可能赶上了。
赵玗远远地朝着耶律阮拱了拱手:“后会有期!”
耶律阮心中纵有万千话语,全都来不及说,也只得拱了拱手:“后会有期!”
跟了这么久,还是把赵玗给跟丢了。
……
离别总是匆匆的到来,就像忽然遇见一样。
纵有万千头绪,到这一刻,全都戛然而止。
耶律阮自回临潢府,准备跟着耶律德光参加中原大战。
耶律安端已经在营口扎稳了根基,打算从契丹调来更多的人手,把晒盐和海运的事业做大做强。
端顺皇后一如既往地坐镇东丹国,期待着东丹国不要出什么岔子,自己好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尹刺史却是十分地失落。或许是觉得赵玗的不辞而别,让他很有不安全感吧。
大光显则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厉兵秣马,也在等着中原开战,他好趁机恢复故土。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眼前,只有赵玗的目光,看向了遥远的未来。
“大哥,你这个船能载多少货啊?”赵玗拉着驾船的渔民问长问短。
渔民使劲拽着风帆,不停地调整着船帆的风向,抽空回答赵玗的问题:“咱这是四百料的小船,力胜不到千斤。”
跟渔民聊了大半天,赵玗才算是大致搞清楚了大家对船的描述方式。
现代人描述一艘船的大小,喜欢说排水量。
排水量其实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指的是船满载的时候,船的自重加上货物的总重量。
渔民口中的“料”,跟排水量大致是一个概念。
关于“料”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船的长宽高比例,也就是船的体积。另一种说法指的是造一艘船,需要多少木料。
至于哪一种说法是“料”的原始含义,已经掰扯不清。不过受限于古人造船的技术,两种说法其实可以互换。也就是说,用相同的木料,造出的船,体积大小也差不多。
这种计量单位的出现,主要还是为了征税。对于商船的征税,主要是根据体积来算。也就是多少料的船,征多少的税,而不去管到底拉了多少货物。
至于“力胜”,指的就是船的载重量,有时用“斛”来计算,有时用“石”来计算。
赵玗虽然搞清楚了,却不喜欢这些计量方式。
等到自己入住幽州,首先要统一度量衡,把现代的计量单位引进来。
倒不是说现代用的计量单位就一定更先进,而是用现代的计量单位的话,赵玗脑子里许多的无用小知识直接就能拿出来用,不需要跟古人的计量单位进行换算。
在这个时代,渤海国的航海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最先进的技术。
史载中有好几次日本度海来大唐,其实是搭乘的渤海人的商船。
他们虽然没有开通全球航线,但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季风和洋流的规律,掌握了指南针,风帆的用法。
渤海国的航海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土大唐的注意力集中在河船上,在海船制造上反倒没下太多的功夫。
如果隋唐时期能大力发展航海业的话,也不至于花那么大人力物力,去开凿京杭大运河了。
这条大运河福泽华夏大地,却也成了阻碍汉人发展海运的绊脚石。
就是因为运河的方便,才让人们失去了海运的动力,进而失去了探索更广阔空间的机会。
而渤海国被灭之后,新主子是契丹人。这个游牧民族同样不重视航海。
于是乎,伴随着渤海国的灭亡,这个诞生了强盛航海文明的传承,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无不让人扼腕痛惜。
等到靺鞨人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重新崛起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航海技术。
懂航海的渤海国人,是熟女真人,也就是粟末(松花江)靺鞨人。而完颜阿骨打是生女真人,也就是黑水(黑龙江)靺鞨人。
金国建立的时候,熟女真人要么同化成了汉人,契丹人,要么逃亡到了高丽,日本。
所有关于航海的记载,全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而这,也是赵玗决定要扶持大光显的原因。
或许多年以后,发现新大陆的人,就是这位大光显。
……
赵玗的这艘船,只负责赶路,另外两艘船还要兼顾捕鱼。
既然是伪装成渔船,没有鱼怎么行。
自己捕一些装装样子,还有一部分直接买了别人家的鱼。
乘着风帆和洋流,不到一天时间,陆续有渔民从营口来到了芦台。
这些掌握着熟练驾驶帆船技术的渔民,也是日后发展海洋宝贵的财富。
风帆的发现,使得人类在大海中航行有了不竭的动力。只要操作得当,风帆甚至能使帆船逆风行使。
当铁甲舰,蒸汽机出现以后,风帆依然继续存在了很长时间。
早起的蒸汽铁甲舰上,风帆继续承担着主要动力来源,只有当需要提速,或者交战的时候,才会启动蒸汽机。
风帆彻底退出大型舰船,还在内燃机出现以后。
赵玗可没信心在短短几年之内搞出内燃机。
到了芦台,渔民把赵玗一行人送上岸,还有大光显为他们准备的干粮和银钱。
“俺们就送到这里了,前面的路公子小心。”
“多谢大哥,你们回程也注意安全。”
……
告别了渔民,赵玗踏上了幽州的土地,意气风发。
“走,咱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