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达人秀 > 第八十二章 遥遥跟随

第八十二章 遥遥跟随(1 / 1)

孙传庭与徐光启看着高文采离去的身影,两人的神色很是轻松,后者却突然问道:“孙大人,本官实在想不明白,高文采不过是一个锦衣卫千户,位阶不过正五品,您为何如此重视,不惜降低身价的亲自相迎?”

“呵呵....”

孙传庭很是没有来由的淡淡一笑,显得很是突兀,并未回答徐光启的询问,而是直直地迎向对方疑惑的目光,徐徐说道:“徐大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个月以来,凡是皇上提拔的官员,年龄多是在三四十岁之间。”

“而且,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的年轻官员也是越来越多,根本就不在呼朝堂上的那些老臣反对。从武科开试的这一改革举措来看,皇上越来越倚重武将。”

“如果梳理一下皇上这段时间的为政举措,以及预判一些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不难发现,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武将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直至可以比肩文臣,甚至于超越。”

然而,徐光启的反应却是很怪异,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紧接着抛出一句话,不知是在回应孙传庭,还是在喃喃自语。

“真是搞不懂如今的朝局,越来越看不清咱们的这位新皇上,这究竟是要干什么?”

两天之后,大名府的官道之上,崇祯一行人遥遥地跟在一个数千人的押送队伍之后,不疾不徐的赶着路,

“李若珪,事情查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得到证实?”

化身为尤检的崇祯直直地盯着前方的押送队伍,目光闪烁不定,旁边化装成普通随从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相当于副锦衣卫指挥使),听到询问,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张口就回答了出来。

“公子,已经确定了,根据先行的锦衣卫暗卫来报,打听到的消息,这支队伍压送的米豆是从天津运到大名府,承办的人员是开州的官吏,私自动用了地方的里甲,允诺那些里甲,以朝廷的赋税抵扣行脚费。”

“那他们怎么起了争执呢?”

崇祯的眉梢挑了挑,这样问之时,心中已经有了某种猜测,虽然还不是真相,但也八九不离十。

“公子,这也弄清楚了。”

李若珪脱口而出,回了一句,似乎有着某种顾忌,害怕崇祯动怒,但也只是持续了那么一瞬间,紧接着就继续说道:“这些里甲之所以与承办人员起了冲突,原因很简单,在起运米豆的过程中,他们听到了消息,开州官吏口中所谓的赋税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乃是杜撰而来,所以他们就想要回应得的行脚费,而不是以赋税或徭役地形式抵扣......”

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崇祯”当然知道,里甲乃是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理论上讲,一里之内为一百一十户,推举丁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白户分为十甲,每甲有甲首一名,如此构成了里甲制度,明朝行政的最基本单元。

而里甲制的存在,极大方便了官府治理地方,征税粮食以及各种徭役,也是通过里甲完成的。

里甲的服役很简单,平常之时,轮流服各种徭役,如此一来,不至于影响地方的正常生活,农事的照常进行。

当然,不得不提一点,所谓的里甲,仅仅是理论上而言,并不一定一里内必须有一百一十户,毕竟南北的实际情况不同,由于地域的差别,生活习惯的不同,村落的分布特点也有极大的差异。

崇祯心中了然,明白的轻轻点头,自语道:“按照朝廷的规定,对于这些负责押运的运夫,官府都要予以行脚费。这些开州承办人员真是打得好主意,私自动用里甲,以服徭役的名义前往天津,以眼前的情况来看,至少私派了两千小车,每辆折银二两,如此一来,这些官吏最少也能贪污四千两。”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崇祯已经平静了下来,不再那么生气,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明末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贪官污吏横行,大官可以通过横征暴敛贪污,这些小官小吏也能以这种方式敛财。

“公子,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越接近大名府城,从承办人员的种种表现来看,挑毛病的动作将会越来越频繁,恐怕那些里甲很难拿到行脚费。”

刘若宰策马走了上来,如此说了一通之后,看了看前方,进而又补充道:“而且,那些里甲多是一些普通百姓,在起运米豆的过程中,饮食起居的花销都是靠那些承办人员的。一旦没有了吃食,即便承办人员真得不付行脚费,他们也无法在大名府城生活下去。毕竟,告状好办,但结果却需要一个过程,衙门的审理有一个时间段。”

“不错,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根本就耗不起。”

崇祯回应了一句,话里充满同情之意,进而颇为嘲讽的继续说道:“何况,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民不与官斗,这些开州的承办人员虽然只是一些小吏,但也属于官的范畴,若无意外的话,那些里甲很可能选择息事宁人,认倒霉。”

这个时候,吴邦宰策马走了上来,稍稍落于人后,似乎是知道“崇祯”的秉性,喜欢别人的畅所欲言。

“公子,小的倒不这么看,反而觉得那些里甲会据理力争,不顾一切的讨回行脚费,哪怕是闹到公堂之上,与那些官吏撕破脸?”

“喔...吴邦宰,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一定会闹,不惜得罪那些官吏?”

“公子,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里甲的情况,除了里长和甲首之外,其他的人家生活的并不是很好,省着点用的话,二两银子足够一些普通百姓一年的开销。”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一点也不怀疑吴邦宰的这些话,据他所知,明朝时期的一个县官,年俸也就几十两,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仅此一点,足可见二两银子的购买力。

赶路的过程中,崇祯可是询问过米价,二两银子可是能够买到三百多斤大米。

何况,对于那些普通百姓而言,尤其是现在的这种光景,怎么舍得买好粮食?

多是粗粮为主,糊口度日,能够果腹就行,如此一来,二两银子就显得更加重要。

崇祯偏头看向了李若珪,突兀的问道:“对了,大名府现在的知府是谁?”

话刚一说出,“崇祯”就后悔了,脑海里浮现一些历史信息,想到了大名府的知府是谁,那可是明末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若珪的回答正好验证了这一点。

最新小说: 大唐:高阳退婚,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傅小官董书兰 大明:论老六,还得是爷爷您呐! [综武侠]黑店日常经营中 哑后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大宋不怂 谍影:命令与征服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特种兵:开局退出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