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达人秀 > 第六百零四章 统一计时

第六百零四章 统一计时(1 / 1)

每一个的同一计时天,同一个时间点的光照长度,不仅和季节有关,还和所在的区域有着莫大的关系,哪怕是后世的一名高中人也知道,由于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太阳的运行轨迹,始终都是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所在的位置时刻变换着,光照长度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哪怕是在同一个季节,同一个月的同一天,同一个时辰,相同的那一刻,以光照长度为计时方式,京师和海南的时间也有极大的不同,误差非常之大。

所谓的计时,只能有一个参考点,或是地球的自转,或是地球的公转,若是两者兼顾的话,时间就会变得非常紊乱,难以及时,不够准确,无法形成统一的计时方式。

当然,也有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在这个封建社会,还是以农耕为主,对于时间的要求,并不需要那么的精准,即便是有着一两个小时的误差,也不会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种误差更多还是偏向于地域的差异,而在这个农业社会里,每个地域的独立性很强,即便是相同的国家,两处地域的时间不同,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像后世的资本社会,对于时间的精准性和同时性,要求的非常严格,统一时间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

吁——

崇祯暗暗长呼了一口气,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古有秦始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那么,就由自己来统一时间,更加准确的计时方式,使各地使用同一个时间维度。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心里做出了这个决定,崇祯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不管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如何,但他大明,必须统一时间标准,好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打好更加牢靠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好了,徐爱卿,朕知道了,关于这两件事情,你只需要报备于商部与户部即可,对商铺进行注册。”

“是,皇上!”

徐光启面色就是一喜,连忙答应了下来,连同他身后的那几名商人,也跟着激动不已,买这么一批玻璃和自鸣钟,也就意味指着,回去之后,他们又能大赚一笔。

莫说是一来一回的路费有了报销,又能稳稳地大赚一笔,此次京师之行,可谓是收获颇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名利双收了。

毕竟,能够得到皇上的亲自宴请,并在皇城内游玩一番,虽然到的地方有限,但也足以夸耀一番,在人前卖弄了,不是谁都能见到皇上,与其共进晚餐,尽管一起的人足有十位。

几名商人离去了,再次去那些稀奇古怪的展览区,徐光启也想要走开,然而,这才刚抬脚,就被崇祯给叫住了。

“徐爱卿,等一下。”

“皇上,还有什么吩咐吗?”

徐光启转过身来,迎着崇祯的目光,本能地问了一句,满脸的疑惑之色。

“徐爱卿,你们铸造自鸣钟之时,按照大明目前的州府数目,再铸造一批,所有的费用,都由朝廷报销,由户部下拨。”

“好的,皇上。”

一种生活习惯使然,徐光启本能地回应了一句,在那么一瞬间,心中一动,大概猜到了崇祯想要干什么,忍不住地问道:“皇上,难不成,您要给每一个州府,都配备一个大的自鸣钟,用于报时?”

“嗯,你说得不错,朕正是这个意思,有这个打算。”

并未让徐光启失望,崇祯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更是轻轻点头,进而补充道:“朕想要统一大明各地的时间,使得时间的计时更加规范,更加的准确,人们谈论时间之时,谈论的是同一个时间,而非是单纯地以光照为依据。”

有着丰富的天文知识,更是对历法知之甚详,徐光启当然也知道,如今之时,天下所使用的各种计时手段,有多么的粗糙,不够精准。

同时,徐光启更加的意识到,崇祯这样做的话,统一计时手段,使其规范化,意义有多么的深远,绝对是大功劳一件,为后世所称颂。

尤其是作为科学家的他们,更加能够体会到,时间的准确性和规范化,有多么的重要,有多么的宝贵,完全可以比拟于统一货币度量衡。

想到这里,虽然崇祯只是简单地几句话,没有一个明确地建议,但徐光启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并回应道:“是,皇上,臣会责令吉坦然他们,日夜兼工,尽快赶制出大的自鸣钟,并校准统一的时间,送往各地——”

说到这里,徐光启的话语一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转而问道:“可是,皇上,铸造好自鸣钟之后,送到各个州府之时,应该将自鸣钟安装在哪里呢?毕竟,根据您的要求,自鸣钟的体积将会很大,一般的地方根本就放不下。”

“钟鼓楼——”

“对,就是钟鼓楼,还是皇上英明!”

随着崇祯缓缓吐出三个字,徐光启顿时就心领神会,明悟了许多,忍不住地惊呼了一句,更是说道:“钟鼓楼,虽然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但多是位于城中的中心之处,若是将自鸣钟安装于其中之一,全城的老百姓都可以听到钟声,知道相应的时间。”

“这样的话,就能达成一个共识,所有的时间都以钟鼓楼的时间为标准,可以使得许多事情变得简便一些,而不是总凭目测去估计时间。”

崇祯并未接话,他那淡淡的笑容,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回应,已经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个时候,就在徐光启心思翻转间,崇祯想到了更多,根据历史记载,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信息,依稀记得,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卷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虽然哥白尼死于十六世纪,但随着“日心说”的广泛传播,即便是教廷内部,也出现了分裂,那些哥白尼的追随者,尤其是欧洲的钟表工,纷纷涌现了瑞典。

崇祯心里这样想着,又有了新的谋算,借助新航路的开辟,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尽可能地招揽欧洲的钟表工,主要还是诸多的科学家,譬如声名赫赫的伽利略、惠更斯等等。

这些人,可都是欧洲最顶级的科学家,在这个时期。

最新小说: 大唐:高阳退婚,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傅小官董书兰 大明:论老六,还得是爷爷您呐! [综武侠]黑店日常经营中 哑后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大宋不怂 谍影:命令与征服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特种兵:开局退出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