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务市场上找活的很多人都有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总是想尽快找个活干,可是另一方面等到终于来了一个老板,他们要么是嫌工资太低,要么是怕老板不给钱。
等到实在到了山穷水尽,身上边吃饭钱都没有的时侯,他们也就不会再挑拣,也不会再顾虑了。
这个时侯,他们头脑中压倒一切的想法就是:先找个吃饭的地方再说。
于是,他们就跟那来雇人的老板走了。等到干了一段时间,手上有了点钱,他们就又来到了劳务市场,想着在这儿找个好活。
接着,又是守侯、挑拣和顾虑,直到把钱花光,再去干活挣钱。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不到身上没钱的时侯,他们是找不到工作的。只要身上还有二十块钱,他们都还幻想着找个好点的活。
很多人每年在这儿找活的时间比他们干活的时间还要多。他们在这儿找到活以后去挣钱,等到挣了点钱后再到这儿来找活,并顺带着把钱花光。
他们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生活着。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城里人所无法想象的。
刘昆想找个工地上的活。在劳务市场这种地方所能找到的活中,也就是工地活工资比较高,一个月可以挣到一千块钱往上。
可是这个季节工地活是比较少的。工地活比较多的时侯是夏收和秋收时节。
每年到了夏收和秋收时节,很多在工地上干活的民工都要回家,那些承包工程的老板不得不从劳务市场这种地方雇人。
刘昆去年来天津的时侯,正值秋收时节,当时有很多工地上的老板到劳务市场来雇人,给出的工价比平常要高出不少,还可以一天一结。
他清楚地记得一个承揽工地活的河南老板当时给出了一天五十块钱的高价,——这种活平常只有三十五块钱一天——并且许诺一天一结,可是即便这样,竟然都雇不到人。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河南老板的信誉不行,怕他说到做不到。那个河南老板急需用人,无奈之下,他竟然提出可以先给工钱,后干活。
这样的工资支付方式在中国简直史无前例——就在以后,也是少有来者。
那个河南老板当时靠这种史无前例的工资支付方式才雇到人。刘昆当时也去了。
到了工地以后,天已经黑了。老板先安排众人吃饭,吃过饭以后,他给了每人五十块钱——这是第二天的工资。
刘昆在河南老板那里干了二十来天,老板每天晚上都是信守承诺地将第二天的工资预先支付给大家。
——那个时侯工地活实在太好找了。只要你愿意干,很快就能找到,工价比平常高,还可以挑肥拣瘦,并且还可以向老板要求工资一天一结,不用怎么担心拿不到工资。
在那个时侯,这些平常少人问津的民工居然变得非常抢手,这使得他们有资格向那些来这儿雇人的工地老板提这样那样的条件,有些甚至漫天要价。
对于这些民工们来说,一年之中象这样的黄金时节是不多的。他们要趁着这难得的黄金时节狠狠地捞一笔。
那个时侯,这里是卖方市场,老板得迁就这些民工。可是眼下离那种黄金时节还远。
刘昆看到马路对过围着一群人。小马和
“麻脸”也看到了。三人再次不约而同地横穿马路,跑到人群那里。人群中间,天津人老韩和东北人
“黄毛”正揪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不放。刘昆和小马认出了那个男子。
他们俩和那个男子,还有老韩、
“黄毛”,去年冬天曾在一起干过三天活。那男子是湖北的,众人都叫他
“湖北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