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笑语军戎事(求收藏推荐!)
军议进行了许久,张允之也在小院里等了很久。不过和忙碌于军务的元九郎和韩十二郎相比,坐在廊下静静读书的张允之闲适的有些格格不入。
正巧阮锗从外面过来,捧着一卷文书,心情看来已经平复了。隔着老远就喊道:“小郎君,还在翻捡那堆残书吗?”张允之点头而笑,廊下有人刚沏好了茶,张允之坐在那,捧起茶盅呷了一口,道了声:“好茶!”
阮锗笑了,近前说着:“好叫郎君得知,这可是淮西李郎李益家传的茶艺。只是可惜了叛军污这金城的水,茶叶也只有李郎随身带的一点,郎君倒是有福了。可怜我阮锗忙活了这半天,李郎却连杯茶水也不给我,这厚薄也分的太明白了吧!”说着还不忘向沏了茶的李益抱怨了一番。
张允之听了阮锗的打趣,也拿着话说:“阮郎不必再说了,这一壶茶我分你一半如何?”
那边淮西李益头也不抬地说:“郎君莫要理他,只要这阮郎什么时候能忍得住一天安安静静地不夸他那张成名的“嘴”,我天天沏茶给他喝。”
“啊呀呀,李三郎,你这话是怎么说的,给我说明白了……”
廊下有一排窗子,此时大开着,多半窗户已经残破不堪了,外面同样是荒废破败的景象,显得有点萧瑟。张允之神色也有点困倦,可眉毛下,眼神依旧明亮,看着阮锗和李益两人嘴上打着机锋,不禁笑了。
这时,左都虞侯朱忻张人进来传话说:“小郎君,大王让人来请小郎君过去问话呢!”。
张允之起身和廊下诸人告别,随着这人出了东院,穿过几个回廊,走进一个精细雅致的院落里,张允之四面打量了一下,知道这里就是陇西王的临时住所了。
过了一会,迎面又一个年轻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满脸微笑的迎着张允之往里面而去。
帘幕掀起,就隐隐约约见到里面一个人,正坐在桌后,张允之走了进去,迎面是一张书桌,也有着不少文卷。坐在书桌的人正低头看着桌上的文书。
张允之恭谨地跪拜行礼:“拜见伯父,侄儿给伯父请安了。”书桌后的人,听到声音,抬起头看了过来,态度和蔼,徐徐说着:“三十郎来了?在一旁等的心急了吧?”
“不敢,在东院和阮郎、韩九郎他们闲聊了会儿,倒也不是太心急。只是伯父这里军情紧急,不敢前来打扰。”张允之恭谨的说着。
几乎同时,张释之也仔细打量着这个侄子,只见他十六七岁的年纪,虽然在自己的威慑下,话语有些恭敬,但身姿挺立,神彩奕奕。虽然脸色还是有些难看,是伤势所致,这侄子青春年少,将养些时日便好了。
看着张允之意态自若,顾盼生辉的样子,张释之笑了。先前出征时自己这侄子,看上去还有些稚气未脱,现在再看已经消除了大半的青稚,露出了几分刚毅的神色。立这那里,英气勃发,心中一时间,竟大是欣慰。手一挥,两旁的近侍也撤了下去。
“三十郎你这次算是立下了大功,斩了叛贼首级,真是不错。该赏!”说着语锋就是一转,训斥道:“可是却也犯了军令,以后不要再这么大意了。具体情形是什么样的,好好地向我说来。”
张释之咳嗽了一声,顿了一顿又道:“你坐下说话吧!这里没有外人,不过可要先说好,你要是再敢说什么受降使、大王之类的场面话,还是趁早去领那二十下笞刑吧!我可不会姑息你!”
“是,伯父!”张允之无奈地应着,当下按着子侄对伯父的口吻把金城之战细细地说了。其间张释之略微敲打了他两句,倒是很满意张允之的果敢英武,不经意间夸奖了张允之几句。
瞧着自家伯父高兴,张允之赶忙趁机笑着说:“那伯父不妨给我一部兵马吧,我听说凤翔军情有变,这回儿让侄儿率部为大军前驱,讨平贼寇如何?”
张释之摇头笑道:“你才多大,头回上阵讨了彩头,就敢这般做大?你以为这凤翔的战事是容易平定的?别小看了这天下人!”
“那不如伯父多赐几个军中宿将,侄儿也学着练练兵,比如这次的沈兵马使就不错!”张允之不动声色的地说着。
“你啊!到了我这把年纪就知道了,学着你阿爷当年,饮酒作歌,谈笑风流,做个太平郎多好啊!这宗室啊,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和兵马打交道,一沾上了兵权,就惹上了麻烦……唉”
说完哀哀一叹,整个人都显的有些疲倦与无奈。
张允之听了也很感伤,大着胆说:“伯父莫要忧虑,宅家、伯父都是至亲的一家人,多少都还有着情面。”
陇西王张释之和当今天子还有张允之父亲河间孝王都是故清河王之子,顺宗绝嗣,当今天子才由嗣子身份入继大统的。
“住口!三十郎,这天家怎与旁家同?我又岂敢以布衣昆仲望当今圣人?!”这话说的很重,语气中也夹带了不少怨气。
张允之不敢再开口,坐在那里不敢动弹。陇西王见状自嘲地一笑,看着张允之心中有些愧疚。一招手,外面就有近侍捧了锦盒进来,送到张允之眼前。瞧着张允之疑惑的样子,陇西王大笑:“三十郎,还等些什么,打开看看啊!”
张允之好奇地打开一看,只见长长的锦盒底卧着一泓青光,拿出来一看是原来把长刀,在刀身上用黄金镶嵌了六个大字:“金银钿庄长刀”,四个小字:“兴平二年”。张允之把刀放在膝间,翻来覆去地看。
“这原是准备等你回去时,再给你的。不过你这回功劳不小,现在就给你吧!喜欢吗?三十郎?”
“喜欢,喜欢!”张允之高兴之余正准备叩头谢恩,可惜刚准备跪下,心中一动仰头就说:“不对啊,伯父不会只准备赏我这把长刀吧?这可不行啊!”
陇西王无奈地一摊手:“兵者,岂是儿戏!这兵马自有朝廷法度,哪里是你想要就能要的?”
“这么吧!等平了凤翔,回了长安,我给朝廷上奏。你年纪也到了,该出阁授爵了,按亲疏,按功劳,一个郡王都是少不了的。朝廷按惯例也会再授你一个十六卫大将军一类的武职的!该满意了吧,三十郎。”
虽然张释之没有仔细说,但是这情况很明显,回到长安的话,朝廷那边序功会安排给张允之加一个高点的武职,而且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十六卫大将军。可惜十六卫早就变成空架子了,而所谓的十六卫大将军,存在的唯一价值,估计就是给宗室、勋贵还有内附的番邦首领当兼职用的。
这就是陇西王话里的意思,拿着早就退出实权武将之列十六卫大将军衔来打发张允之。
张允之当然是不愿意了,于是眼珠子一转说:“这么吧!大王早前命我做受降使的时候说了我是正使,底下受降三都的将士都要受我节制!如今我立了功劳,就把这三都兵马交给我吧!”*************************************************************************************
ps:厚着脸皮请看到这里的朋友支持一下吧!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