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爷子说完,那边老张家的,也商量的差不多,人头分散开了,还是做婆婆的,开了口,“既然大婶子开了口,我也不好驳了大婶面子,是十三两,我就为难为难,看着大婶面子上,几应下了。”
福福松了口气,心里紧绷的弦,也松开了。
福福能感觉到,身后的秀梅婶子,也是高兴的。
十三两银子真的不少,但就是十六两、二十两,为了小丫头,也得都张罗上,如今还省下几两,却是意外的。
这下一说妥,德正不知哪里冒了出来,和婶子家老叔,就炕稍放了书桌,眨眼就铺上了笔墨纸砚,李老爷子识得几个字,研磨挥笔就写了文书。
福福悄悄凑近,文书一式写了五份之多,每一份都写的清清楚楚,上面提的福福名,小丫头跟在她名下,福福又特意嘱咐李老爷子,写了认下做亲妹妹,日后改成福福姓,大了婚姻嫁娶,也都福福张罗。
这日后,小丫头,就和张家了断了。
又外屋和秀梅婶子、德正娘把钱袋子收拾好,拿了十三两出来,递了过去,这文书,签字画押,就彻底了断了。
文书福福得了一份,给了老张家一份,几个证人,一家也留了一份。
一通忙,得了银子的高兴,被张老大家的按个都咬了咬,碎银子就装进自己钱袋子,然后怀里一揣,那满是喜庆的脸,却让福福瞧见去了假笑的本来面目。
还有这一面,福福也是没想到。
小丫头最是高兴的,如今眼底的笑,压都压不住,嘴角更是向上弯着,脸上早就去了煞白,红润了起来。
人还悄悄凑到福福跟前,拽着她衣角,看向她怀里。
福福就知道,那怀里的文书,小丫头定是要好好看过才放心,就笑着伸手,把文书摊在手上,一字一句,悄悄的,细声的,在秀梅婶子跟前,一字一句手指头指着,念给小丫头听。
小丫头看的格外认真,听入耳也跟着随口轻轻念了起来。
满屋子的人,福福只觉得,在秀梅婶子身边,给小丫头念了这几句话,安静极了,仿佛没了旁人,就她和小丫头两个,那般轻松,那么自在,全是安心和欢快。
福福也从没见过这般的小丫头。
她也见过小丫头许多次,这阵子在上院住着,福福每次来,总觉得吃的好,住的好,人也精神许多,瞧着还欢快,可直到现在,福福才见到真真的欢快是什么模样。
那么单纯、那么娇憨,那么的满心信任,全是安心。
好似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对这个世界,满满的爱和好奇,更是全然的放下戒备。
此刻的小丫头,就是如此。
那十来年的过往,经历的困难和愁苦,都在这一刻,了断了。
了断了之后,便是重生。
感觉过了好久,也好似一瞬,福福把文书念了一遍过后,就听秀梅婶子轻轻唤她,一抬头,就见满屋子的人,正看向她们这边。
还是秀梅婶子,一手拉了一个,笑着解释,“你李爷爷问你,这事就成了吧?没事的话还要赶着家去。”
福福抬头,看着屋里的人已经炕上坐不住,陆续起身已经屋子里地上走动了,就赶忙看向炕稍的李老爷子,笑着摇摇头,“李爷爷,没事了。”
李老爷子点点头,这才挪了身子,穿了鞋,地上转悠了两圈,出了屋。
男人们前头走,德正出门送,张家的媳妇婆子在最后,等前头男人们走的差不多,张老大家的就凑到福福和小丫头跟前,挂着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脸,还特意凑到小丫头跟前,“我说小丫头片子,以后跟着你福福姐,可是要听话,不能和以前在家里那样,倔脾气一上来,管都管不住的可不成,娘看在养了你这么多年的份上,”
张老大家的套着近乎,笑的越发难看,话刚一出口,福福就上前一步,把人和小丫头分开,对上张老大家的眼,脸上真诚的溢出一抹笑,“大娘,”福福开口,亲切的唤张老大家的大娘,“大娘,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
福福说到这,然后扭头看了眼小丫头,摸了摸小丫头脑袋瓜,脸上带笑,“小丫头,以后啊,这辈分啥的,你得和姐姐一样了。”
“快,就趁热,咱先认个亲。”福福就抬头用下巴点了点张老大家的,“以后你和姐姐一样,叫大娘。”
小丫头就立马改了口,脆生生的,声音极大的叫了声大娘,话音一落,张老大家的听了脸色就不好,黑一片红一片的,有几分尴尬。
认了张老大家的,回头看月娥娘,这会已经掀了门帘,探了大半个身子进来,该是走走了又回,一时还没认清啥情况,就听小丫头瞅准了人,又脆生生的叫了’二娘‘。
月娥娘一愣,没反应过来,看着屋里的几人疑惑了片刻,就抬脚屋里来,纠正小丫头,“这孩子,可不是啥了,咋叫上二娘了,二婶子,叫我二婶子啊。”
说完,还要上手去碰小丫头,小丫头反应快,躲了过去,月娥娘还没罢休,快走两步还要过来追,就见福福凑到跟前,把人拦下,“二娘,小丫头以后随我,跟我一处叫人呢。”
这样一说,月娥娘就明白了。
停住脚,看了看,脸上随即挤出一抹笑,故作恍然,“哦,原来这样啊,”说完,就低头又看了眼不远处的小丫头,还点点头,“也对,这以后跟了你们,和我们老张家啊也就没了关系,也对也对,叫二娘。”
说完,人就扭身掀了门帘走了。
身后的张家婆媳两个,也没再言语,跟在月娥娘身后,一起出了屋门。
德正娘和秀梅婶子她们出门送,屋里立马就安静下来,那一整天乱哄哄的烦乱,立马,就安静了。
老太太炕上坐着,此时睁了眼,看着福福和小丫头,整个人,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又溢出一抹笑,这笑,那么慈爱,眼底温柔祥和,福福看在眼,不由自主,也跟着笑了起来。
屋里就她们三人,送行的人,也渐渐回来了。
等月娥娘和秀梅婶子掀开门帘一进来,就见福福和小丫头站在地上,对着炕上的老太太,三人笑作一团。
地上的福福和小丫头,还屋子里蹦跶了起来。
手拉着手,屋子里蹦着高,转悠着,恍的满屋子不住脚。
秀梅婶子一进来,见着她们这般,先是一愣,然后也凑了过来,童心一起,就屋子里也跟着蹦了两下,欢声笑语。
这下,就剩自己人了。
德正娘外屋忙了片刻,就屋子里也收拾了一番,等德正和婶子家老叔也送走了人回了屋,就嘱咐大家,“今儿晚上啊,你们哪都别去了,就留下,一会我张罗饭,咱家里吃。”
“还有柔儿和小丫头,”德正娘看看福福和小丫头,“一会呀,你和小丫头下去把她们姐俩也叫上来。”
“还有谦益,也别忘了。”
说完,就又回了外屋,一阵忙活。
秀梅婶子和老叔也不推脱,老叔和德正说着话,秀梅婶子也去了外屋帮忙,福福略一想,就掀了门帘,看着外屋张罗的两人。
“大娘,咱们做啥呀?”
“正寻思呢,”德正娘看了眼秀梅婶子,“刚还和你婶子念叨,说要不要今儿就叫上你李爷爷他们,也忙了一天了,得叫上来一起吃个饭。”
“正想着,是今儿叫吃饭,还是改天呢。”
可不是,是要管顿饭的。
“要不,”福福开口,“我家里捞些酸菜,咱剁了包饺子?”
饺子,可是稀罕物,管饭吃顿饺子,也算体面,而且又是没吃过的酸菜馅子,估计行的。
“行行行,”秀梅婶子点头,“这酸菜的饺子,管顿饭,哎呦,我看行。”
德正娘也笑着同意,“正好,这家里新下来的荞麦面,也吃个稀罕,”说完,就看着福福,“就是酸菜馅子,人这么多,怕是要好几颗大酸菜。”
家里就腌了一大缸子酸菜,而且这立冬过后也吃了不少,送人也许多,德正娘估计是怕没的剩,犹豫的看着福福,“要不再包点白菜馅子的?两样掺合着?”
福福摇头,“大娘,我家里还有,够吃的,而且这酸菜,等天气一暖,就存不住了。”
说完,福福扭头要屋里叫了小丫头出门,刚一回头,就见小丫头笑嘻嘻的已经凑到她身边了,颠颠拉着她衣袖,往外走。
“婶子,我先去叫柔儿和水灵两个,然后再家里捞酸菜,我们端上来。”
说完,她领着小丫头,蹦哒哒的就出了门。
这可是头一次,这么光明正大的,领着小丫头,蹦哒哒了一路,你追我赶的,出了院子。
路过家门口,福福正犹豫要不要进去告诉益哥,念头刚起,就见屋门一开,家里狗子嗖的一下就跑了出来,身后跟着益哥。
一前一后,几步就跑到福福和小丫头跟前。
“快,叫二姐,”家里狗子可是不眼生,一跑过来围着她们两人转个不停,又是扑又是添的,益哥也跟着笑,还没打招呼,福福就让他叫人,“以后就一直叫二姐。”
益哥也不扭捏,福福这么一说,人就机灵的开始叫人,喊了声二姐,声音一落,没等来小丫头答复,回头一看,就见小丫头伸了袖子在抹泪,脸蛋刚跑的红彤彤的,如今又惹了泪,抽抽噎噎的,嘴上一声接一声的应着。
福福伸手摸着小丫头的脑袋瓜,“快别哭了,这天冷的,一落泪,风吹的脸可是难受的很。”
福福帮小丫头把脸上的泪抹干净,又见益哥小家伙也高兴的在蹦高,家里狗子上蹿下跳也闹个不停,惹的大家围着狗子就又笑了起来。
“谦益,你家里先烧上火,一会我们家去捞了酸菜,咱上院吃饭,”福福拉着小丫头,嘱咐益哥,“我和你二姐去叫你柔儿姐姐她们,咱一块上去。”
益哥一听就懂了,拉着家里狗子就抱了柴,生了火。
下院柔儿和水灵两个更是没费劲,她和小丫头刚走了没两步,人还没到下院大门口呢,就见柔儿领着水灵,两个开了大门,露了两个小脑袋出来,好奇的正这边看。
“福福姐,”一看清人呢,就跑了来,“我就说听了姐姐声音,这一看,果然是姐姐。”
说完,就跑了来。
水灵前头跑,绕着她大腿转了两圈过后,就停在小丫头跟前,好奇的看了看,还没等福福让她叫人,水灵早就乖乖的开了口,“小丫头姐姐。”
小丫头姐姐?
福福一愣,这是什么个叫法?
不但福福和柔儿两个,就是小丫头自己,也是愣住了。
水灵比小丫头小上几岁,两个站在一处,身量却差不多高,而且小丫头细瘦,不如水灵胖乎,这么一比,却显得小丫头越发瘦小。
而且呢,得给小丫头起个名字才好呢,可不能小丫头小丫头这般叫了。
柔儿走了过来,看着福福,见福福轻轻点头,就笑了,也懂了,知道事情妥当了,小丫头,是留下了。
益哥被德正带进西屋,说是李老爷子叫过去看看,小丫头和水灵两个炕上陪着老太太,她和柔儿地上帮忙张罗。
她烧火,柔儿就洗菜,刷碗,虽然忙碌,却也实在热闹。
这热闹,是人间美美的烟火气,柴米油盐的家常味道,亲近的人在一块,张罗一桌饭,最是美好不过。
福福蹲在灶坑,烧着火,那炒菜的油香,剁馅子的刀响,还有一句接着一句说着的家长里短,炊烟四起,屋子里外烟火气正浓,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的烧着,屋里传来水灵和小丫头欢快的笑声,家里狗子,在上院,也撒欢屋里屋外的跑个不停。
高兴的,大家,都高兴的。
紧张了几日的气氛,一时全散去了,那没察觉到年关,忽然,就在眼前露出头,过年的氛围出来了。
德正娘外头张罗的下酒菜,也一个接着一个出了锅,这边饺子刚包上,西屋就放了桌子,端了下酒菜,热了酒,一时,热闹声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