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鹤吟 > 第十一章均州

第十一章均州(1 / 1)

不止是努尔哈赤,据齐孟所知,在皇太极时代,清一统天下的帝国日益膨胀,但在它逐步征服朝鲜的过程中,却始终维持与日本在朝鲜利益和平共处的局面。虽然日本的锁国政策以及清长时期地关注于关内外的征战,在客观上减少了双方直接冲突的机会,但是对于尚武,且实现内部统一为时不久的满清政权来说,当其在朝鲜后来居上,并处在征服者的地位时,能够长时间地在朝鲜问题上未与日本发生任何利害冲突,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偶然性的结果。应该正视在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清处理在朝鲜与日本相涉关系问题上有既定的政策,即采取审慎克制的态度。这一政策应起源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的对日本的认识。1626年皇太极继位,1627年出兵朝鲜,但丝毫未扰及釜山的“倭馆”;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虽然曾指令朝鲜“通信日本”“导其使者赴朝”,但最终也并未强制朝鲜执行。与此同时,清始终对日本保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虽然清始终对朝鲜以“倭情叵测”为名修筑内地城防严加管制,但是“釜山等地已为许筑”。31 1639年清派赴朝鲜的使节风闻“(日本)听命于中原,将欲出来”的消息后,立刻关照朝鲜边关“凡有消息,皆即通报沈中”。321644年春夏之交,清军已大举入关与明军及李自成部逐鹿中原,朝鲜派赴沈阳的使节“所赍倭情咨文,呈纳于兵部,则承旨者传其帝命曰:‘倭情可虑,须严饬边备,不忘战守之具’云。”33此时已是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执政的时代了。在关键时刻日本始终处在满清最高统治者的政治视野之内,这应与其对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尽管如此,但仍应该承认直至入主中原,并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清始终没有十分强的来自于日本的压力感,除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外,还应该解释为此期清对锁国中的日本的政治外交立场的了解和把握。

均州是现丹江口市的前身,在春秋战国时称为均陵,隋唐时才改称均州,民国初年改为均县。在过去均州有“铁打的均州”之说,现在有“文明古城”之誉,其上通关中,下达江淮,有控荆楚而扼巴蜀之称,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古均州城被俺没,当时将行政机构搬迁到现在的丹江口,均州一名就到此结束而不再沿用,所以均州就成为了历史。古均州位于今天丹江口市的嚣川镇,前几年嚣川镇为了纪念这个历史名城,又将嚣川改为均县镇。古均州处于武当山下,全城以展示道教文化为特色。武当山的明代建筑群,实际上包括了山上以“真武祖师大帝”铜像为中心的道教崇拜对象和供道家弟子及包括皇室人员在内的香客停宿的均州城邑两个部分。

均州砖城,为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副千户李春修筑。周围8里,高25丈,宽12丈。壕深3丈,宽6丈。大体呈正方形,外层全部用15公斤重一块的青砖垒砌而成,故豫西南、鄂西北一带历来都有“铁打的均州”之说。远离州城共有六座城门,其中东、西、南、北四门较大,为了方便舟船还设有上、下水门。北门有瓮城,是封建时代为防止劫案而专门修筑的刑场。净乐宫是均州城中一个大型建筑,约占全城一半的面积,它是武当山古建筑群著名的八宫之首,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座落于均州城内略略偏北的部位。宫门正对南城门而迎向高耸入云的武当山天柱峰。宫门外矗立着高大的石雕山门牌坊和一对形态如生的巨型铁狮,均属艺术珍品。宫门的东侧设有文习馆,西侧设有武习馆。宫内分三层宽1米、高4米的红围墙,均用每块25公斤重的大青砖砌成,并建有祖师殿、圣公圣母殿、东宫、西宫、东和西龟亭等大型建筑单元。一色绿砖碧瓦。青石栏杆、台阶,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路面和庭院,落落大方,古色古香,真是雅致幽静的游览胜地。除净乐宫外,尚有城隍庙、九仙庙、学宫、文昌宫、江西馆、陕西馆等古建。其中,规模较大而又有价值的是城隍庙。该庙是封建时代举行庙会的场所。均州城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人口两万余,包括城里、城外两大部分。城内主要是政治、文化区,城外主要是经济、商业区。两条主干大街全是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路面,靠南门处的一段较宽,靠南侦查处较窄。城外有朝武街。都是东西走向,长约一里米,宽约四米的青釉石路面。城外的汉江沿岸,有高约二十米的护城大堤,总长度约二公里,城廓东南角的城墙上,有一座亭台式的魁星楼,分三层,高约二十米。

明代是均州发展的顶盛期。当时的皇室对道教十分崇敬,因而拨出巨款在武当山下修筑了供皇室人员拜山之用的大型建筑群。同样,为加强对皇室人员的保护,而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均州城,所以才有“铁打的均州”之说。

最新小说: 末日求生:开局有求必应,百倍暴击! 稻荷妖神记事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野外生存最强狙神 我在大秦开酒楼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掌心宠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 德意志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