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后见)
黛玉道:“左右我自己留着也没有用得上的地方, 不如给他拿去做点好事。”
总归比她在贾府随便要人跑个腿做点事情都得拿钱撒出去, 背后却还有人说她闲话要好。
林如海道:“若是如此, 你自然可以让人把钱送到济养院去, 不也一样?”
黛玉道:“难道我是求那些虚名?”
林如海一本正经的点头:“看来玉儿是个不爱财的,我听说你在京城时打赏陈府的婆子就给了十几两呢,嗯, 以后还是节省一点, 打赏下人哪里就需要费那么多银子了。”
黛玉道:“不过是看着景哥哥的面子罢了, 若是旁人,我才不给那么多。”
说完这话,突然觉得不对, 再看果然林如海正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黛玉脸色一红:“爹也欺负人,我不跟你说话了!”
说罢扭头匆匆而去。
林如海看着她的背影大笑。
黛玉听着身后父亲的笑声脸色越发红了, 心想, 都怪那个呆子,尽给人添麻烦!
一旁雪雁问道:“姑娘想到什么好玩的了?笑的这么开心?”
黛玉顿时大窘:“……就你话多!”
可等稍晚一些紫鹃回来,她却又忍不住问道:“你可见着他了?”
紫鹃道:“见着了,陈大爷亲自接了银子, 还要我谢过姑娘。”
便把陈景书的话都复述给黛玉听。
听到陈景书还特意给她行礼,黛玉不由哼了一声,想道,不过是些银子, 哪里就需要这样, 他待我好, 难不成我竟是不知的?我既知道,那这些身外之物又值什么?他当初既忧我所忧,处处为我着想,我又怎么不如此待他呢,有他当初为我的心,哪里是些许银子可比的?
紫鹃说完陈景书要她带的话,心里却也不由觉得这陈大爷也太不解风情了,她伺候黛玉一场,黛玉待她又有如亲姐妹,黛玉的心思她哪有不知的。
这陈大爷竟是块木头不成?
这么想着,紫鹃笑道:“只是陈大爷如今正忙着备考,一时抽不出空来,不能来看望姑娘,为此还担心姑娘生他的气呢。”
黛玉道:“哪里就生他的气了,难不成在他心里我竟是这么小气的人不成?”
话这么说,心里却觉这景哥哥真真是块木头!
紫鹃道:“我也这么说呢,不过我回来时陈大爷让我带些东西并一封书信给姑娘。”
“你早不拿出来,”黛玉忙接过书信,再一抬头却看到紫鹃那忍着笑的样子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好哇,你也看我的笑话!”
紫鹃忙求饶道:“我哪儿敢呢,就是再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看姑娘的笑话。”
黛玉哼了一声也不理她,自己去看信。
信未封口,上面的字迹比之黛玉上回见到的时候倒是更沉稳了几分,巍然厚朴,遒劲端秀,见之颇有上古秦汉之风。
“想必这些日子是在这上头下了不少功夫。”
黛玉之前也觉得陈景书的字很好,只是虽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精神,比之如今却少了几分雄健稳重。
陈景书年纪本就小,写这样风格的字,想必是不要人因年纪小看他的意思。
一边想着,一边展开信看。
陈景书除了谢过她给的银两帮助,又对当初没有去码头接她,以及这些日子未能打发人来探望道歉,最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表示自己一定刻苦读书,争取早得功名。
黛玉叹了口气:“我早该知道他也说不出别的话来。”
紫鹃道:“姑娘想听什么好话,告诉我,我说给姑娘听。”
黛玉瞪她一眼:“偏你话多!我问你,他……还有没有说别的什么?”
紫鹃道:“陈大爷另外叫我带了些小玩意给姑娘,说不值什么,不过给姑娘解闷,姑娘如今难得出门,老爷又公务繁忙,姑娘平日若有什么想玩的,或一时不好与老爷说,只管叫人告诉他,凭是什么,定给姑娘寻来。”
……还算没有呆到家。
这么想着,黛玉道:“我哪里就需要他给我带什么东西了,自有我爹在呢,何况……他如今正是紧要的时候,哪叫他为我费心去?”
紫鹃道:“这我可就不好说了,只是给陈大爷带个话罢了。”
一旁的雪雁倒是对陈景书的东西很感兴趣:“陈大爷这回又送了什么好玩的来?他上回给的那个万花筒就很好玩。”
黛玉笑道:“紫鹃,你拿给她看看。”
她倒是不在意陈景书送了什么,只要有心,哪怕一草一叶在黛玉看来都是珍贵的。
雪雁却还是小孩子心性,见着紫鹃拿出不少西洋来的新奇玩意,不由欢呼起来。
紫鹃一边嘱咐雪雁小心些不要弄坏了,一边对黛玉道:“陈大爷还叫我给姑娘带两本书回来,说是他那里翻译了些洋人的游记,如今他也不得空看这些,给姑娘打发时间。”
黛玉对书倒是有兴趣的,忙道:“拿来我看看。”
紫鹃把书取来,却是陈景书的手抄本,黛玉啐道:“哪里是没空看,他写过一遍的东西从来不忘,既抄了一遍早就倒背如流了,却说那话哄我。”
不过心里却觉得又亲近了几分。
之前陈景书给她送东西,虽也一样用心,却都只能假借别人的名头,总觉得哪里隔了一层,黛玉知他是为自己好,如今她回了扬州住自己家,自然不怕人捕风捉影乱嚼舌根,因此陈景书也不绕许多弯子,感觉上倒是亲近了许多。
只是……
“他像是极喜爱西洋学问的。”
陈景书送她的东西,每回都有些西洋玩意,就算黛玉一开始没注意到,这么几回也察觉到了。
因此想着下回自己也找些洋人的书来看,瞧瞧到底有什么趣味。
陈景书倒是真的在家安心学习了,有了黛玉给的银子,卢克思那里一时半会儿都不用担心,陈景书是实实在在的松了口气。
等他有了功名,哪怕只是个秀才,赚钱的路子也比现在的多。
只是王撰最近要他除了策论一类还要多看诗文,虽说陈景书的作诗水平是不用期待能写出什么佳作了,科举也不以作诗为重,但万一主考官问起,总不能表现太差,交个语句不通的上去,因此王撰对陈景书的要求就是……你别写的太难看就行了,顺便又出了不少常见的作诗题目给陈景书练习,到时候真遇上了,直接拿现成的背了就是。
陈景书为此不由头大。
吴氏原本见陈景书完全没有领悟黛玉的心思,还有心说几句,可瞧着陈景书每日忙学问还忙不过来,一想也不急于这一时,便也没有说了。
只是,黛玉一个姑娘家,连林府的大门都不出的,却知道陈景书有个济养院,还缺钱花,立马又给送银子来,陈家自然不觉得一千多两银子算什么大数目,但只这份心就很难得了。
那傻儿子竟是完全没体会这意思。
吴氏对此只能叹气了,好在这儿子还没傻的没救,他至少还知道给人家姑娘回礼。
等到了年底的时候,陈景书终于得了空,另外京城那里也传了好消息,陈珞怀孕了。
对于唯一的女儿,陈孝祖是放在心尖子上疼爱的,知道陈珞怀孕,他这个做外祖的简直比武靖侯府的亲祖父还要高兴,又打发人往扬州送信,刚巧年底的时候到了。
吴氏知道这事也高兴,陈珞虽不是她女儿,却还是给家里下人每人多赏了半月的月钱。
陈景书去年过年的时候被陈孝祖拉着下了好久的棋,当时觉得痛不欲生,但此时想起来却有些担心:“大姐姐出嫁了,大伯母去的早,我又回家来,大伯如今只一个人在京城,过年恐怕孤单呢。”
陈孝宗听到这话也是一叹:“是啊,咱们家这一家子,你大伯是真的最不容易的。”
陈孝宗比谁都清楚他那哥哥从小就是个淡泊名利的性子,向往闲云野鹤名士风流的生活多过做什么高官重臣。
但那个时候父亲陈豫辞了皇帝的恩旨,陈家爵位到陈豫而止,陈家的下一代就必须得有个能挑得起担子的人来。
陈孝宗读书平平,考不上什么功名,陈孝祖一力把这担子担了起来,或许他依旧不喜做官,或许他心中仍向往纵情山水的生活,但于陈孝祖而言,他从小过的锦衣玉食富贵无忧,这日子是陈家给的,如今家里需要他挑起担子,他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就该为这个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陈孝宗心里明白,但读书官场的事情他实在是帮不上忙,便尽量不让更多的俗务去打扰陈孝祖。
这些年陈家大小产业都是他在打理,连带着陈孝祖的那一份也不必陈孝祖操心,何况官场上虽帮不上忙,陈孝宗却决不让家里的事情给陈孝祖拖后腿。
陈孝祖做上左都御史的时候还不满四十岁,四十岁不到的从一品大员,多少人嫉妒着,多少双眼睛盯着?陈孝宗这些年愣是没让人从他这里揪出半点话头去对付陈孝祖。
如今陈孝祖一人在京城,唯一的女儿又已经出嫁不在身边……
陈孝宗看着陈景书叹了口气:“唉,我该让你留在那里过了年才回来的。”
陈景书无奈道:“……父亲,二月我就要参加童试了。”
过了年才走很有可能赶不上的好吗!
陈孝宗又叹了口气:“你这回要是不中,真对不起你大伯。”
陈景书:“……”
这又是哪一出啊!
好在这会儿说林如海府上送礼的来了。
陈家既然与林家相交,自然过节时候送礼往来是少不了的,昨儿吴氏才刚打发人往林府送了东西,今日林如海府上来的人该是回礼的。
陈景书眼睛一亮:“有没有单独给我的?有?那快叫人拿进来。”
很快就有婆子取了两口箱子进来,除了笔墨纸砚之外,也就是一些书画了。
陈景书对那些却都不在意,箱子刚放下他就忍不住急切的上前查找,很快在其中一个箱子里找到一本小册子。
上头并黛玉的一段话:“昨日送来的诗文我已帮你改过,年后王先生若要检查,你可把这个给他看。”
陈景书翻了翻后头,果然见之前那些连他自己看着都觉得惨不忍睹的诗已经大变模样。
陈景书抱着诗册,脸上控制不住的露出笑容。
林妹妹简直天使!
合着这都住了一年多了还不够?老太太不舍黛玉,难道他这个亲爹就舍得了?
哪有好好的女儿自己亲爹要接回家住反而不行,要听着外祖家安排的?世上就没有这样的规矩!
如果说原本林如海还未完全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黛玉接回来的话,他这回倒是坚定了心思。
原觉得妻子早逝,他一个男人难免粗心,何况还有外头的公务要忙,家里也没长辈,叫黛玉去外祖家有老太太教养也是好的,如今看来这贾家压根不靠谱。
心中这么想着,林如海却给自家下人使了个眼色,很快林府的下人就拉着贾府来的人喝酒去了。
然后当天晚上,关于黛玉在贾府的事情林如海就知道的七七八八了。
原本虽有陈景书说了几句,但陈景书顾及自己的身份,不过点到即止,林如海倒也理解,陈景书非自家亲戚愿意说话已经难得了,若说的太多好似挑拨人家亲戚关系似的,反而不好。
但哪怕有了准备,当林如海听到贾家不放黛玉回来压根不是因为什么老太太舍不得,而是他们家那个衔玉而生的宝二爷不愿意,硬是闹得全府上下都知道,只说他舍不得妹妹走,最后老太太竟然也纵容他。
林如海听到这里只想冷笑。
但贾家到底是他姻亲,就算是为了黛玉,如今贾家做的也不算太过,只能说是糊涂罢了,林如海也不好撕破脸去,只是第二天就打发人说他病了,一定叫人把黛玉接回来。
老父生病,思念女儿,这是万万没有再留人的道理。
林如海又重新写信,这回倒不仅仅是老太太的了,另外还有给贾政的一封。
林如海心中清楚的很,老太太或许会宠孙子,但贾政是不会在这事上惯着宝玉的,到时候贾宝玉若是还敢闹,自然有贾政应付,老太太忙着护孙子,倒是顾不上黛玉了。
林如海这一手不可谓不狠辣。
至少对于贾宝玉来说这一手太狠辣了。
陈景书倒是不知这些事,他回来休息的几天就已经是四月底了,这一年都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明年二月就是童试,时间实在是容不得他太过悠闲。
只是陈景书要操心的可远不止一个童试,到了六月,陈景书要筹办的济养院的事情已经办的妥当了。
陈景书这些年花钱的地方不多,月钱零零碎碎的攒了一些,如今也有一二百两,陈孝宗倒是很豪气的给他添了个整数,共三千两。
这三千两若是拿去给陈景书自家盖园子自然是有些拙荆见肘,但若是建济养院就绰绰有余了。
地段不需太好,房子也不需太过奢华,最重要的是结实,宽敞,实用。
因原本就是买了相连的民居改建,不过月余的功夫一切就都已经办的停当。
其他的事情倒是不需陈景书操心,他只管开口就行,陈家大爷调动几个人手还是不成问题的。
教识字的先生也好找,月钱开出来,自有那几十岁都考不上生员的童生愿意来做。
唯一让陈景书犯愁的是,他得给济养院找个经济来源。
陈孝宗虽然给他凑了三千两银子,却也说明了日后不会给他一分钱,济养院日后怎么维持下去全靠陈景书自己操持。
一系列花用过去,陈景书手上剩下的银子还有接近一千两,看着是不急于一时,但若是不早点考虑,真等着钱用没了再着急,那也来不及了。
这日陈景书往济养院去,如今这里已经初有模样,卢克思做了院长,总管着大大小小的事情。
陈景书很清楚,卢克思做院长才是最让人放心的,如今的济养院虽然只养几个老人小孩,但日后肯定不止于此,他的计划若真的能成,这院长少不得也得分点人情过去,若选个大晋的人总有些不安心,哪怕陈景书不在意分薄了人情,但一旦势大,难免有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事情出来,陈家规矩那么严苛,陈孝宗每年还要处理不少下人奴才在外仗着陈家的名声为非作歹的事情呢。
因此这院长卢克思来做就很好,他一个洋人,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取得大晋主流政治的认同,但偏偏卢克思本人又是个既不迂腐,却又一心忠于信仰的人,他早已把自己的一切荣辱都置之度外了,否则也不会冒着千难万险的跑到大晋来传教,这样一个人用起来反而比大晋人更令陈景书放心。
毕竟陈景书没有这年头的人常见的对洋人或是畏惧或是厌恶的情绪,在他的时代对老外已经有了正常且科学的认识。
卢克思本人倒也很愿意做这些事情,不过他原本知道自己是个洋人,难以取得大晋人的认同,也没指望能做院长,哪知道陈景书居然真的委派他做了院长,陈景书找他说这事的时候,卢克思简直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不过私下里他就对同来的卢明礼和卢守安说,看来跟着陈景书来扬州这一步是走对了,无论如何,他们现在至少都在做事,比原本整日无所事事到处乱撞的情况要好多了。
因为济养院对什么人能进来什么人不能进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因此倒是没有出现一大堆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地痞懒汉来蹭吃蹭喝的情况,如今时日不长,陈景书到的时候就见里头不过是些老人孩子并一个腿有残疾的中年人,加起来不过十来个人。
如今倒也没有闲着,每日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各处端水摘菜,各有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
陈景书也不打扰,自己去旁边一个两层小楼里找卢克思。
陈景书这次来是为了银子的事情,卢克思也正在烦恼银子的事情,陈景书一来他就对陈景书说道:“如果我们再找不到赚钱的方法,我们要不了多久就会吃不上饭了。”
陈景书问道:“我记得还剩了有一千两银子,这还不够用上一段时间?”
卢克思连连摇头:“不不不,不能这样算,现在我们人很少,但我们才刚开始,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至少能容纳两百多人,吃穿全靠我们提供,老人和孩子容易生病,这笔花销也必须算进去,你还想要教孩子们读书,这比吃饭还要贵……”
卢克思操着带口音的汉话,一样一样的给陈景书算,最后总结道:“所以,一千两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根本不够用很久。”
陈景书道:“最多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卢克思道:“今年还撑得过去,但如果没有钱,明年就不行了。”
陈景书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今天来找你原本也是要说这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