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人物的英杰传 > 55.麻烦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55.麻烦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1 / 1)

孔融离开时的表情,很复杂,复杂到了李书实根本就没看出来这家伙到底想要用他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想法。△↗,

不过,这并不重要,虽说孔融的造诣的确很出色,可是也就仅限于此,这种空谈误国的书生放在治世或许还可以作为御用文人发挥发挥,可是放在乱世却几乎可以说是百无一用,就连御用文人也因为太过愚蠢而无法做好。

事实上能够让这样的家伙成为两千石的太守,让其去牧守一方,大概本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大概也只有这样和无业游民差不多属性的家伙,才会与放到现代大概会成为引领潮流的“键盘侠”的祢衡交好,两个人共同谱写一出催人尿下的时代剧。

不过认真算起来,祢衡最多也就是个恃才傲物而已,比起首鼠两端的孔文举还是优秀了很多,只是却结交了孔融这样有才学但没啥节操的文人,让人对祢衡的节操却也愈发的怀疑起来。

所以说对于这样名远大于实的存在,就算李书实有收集癖也绝对会敬谢不敏的——拿过来什么事都干不了,而且还会像是一只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苍蝇一样在你耳边叽叽歪歪,估计什么人都会疯掉,不独独另一个位面历史上的某只黑皮矮子。

对孔融的感叹并没有消耗李书实太长的时间,比起那种小事情,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关注。

比如准备让出的两个郡里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还有居住在那里的人口。

按照刘协的想法,他是打算将河南和南阳两地的并州军官员一并打包带走,甚至就连司州刺史钟繇和司州将军麴义也不愿放过。

这些东西并没有写在圣旨上,而是以密函的形式由孔融转交给李书实,大概是自从知道了自己手中掌握到优秀人才的重要性。让小皇帝犯了年轻人所必然会犯下的急躁情绪,所以并没有看清楚自己到底能否驾驭那些有着各种脾气和诉求的人物,只是单纯想要收集到手下。

感觉就和很多穿越者仙贝一样,或许唯一不同的,只是小皇帝头顶上还顶着一个耀眼的光环,如果不是什么已经功成名就的人物。或许还真有可能被那耀眼的光环亮瞎双眼。

所以可以想见,这封密函小皇帝应该并没有与曹操进行过商议,若李书实真的放人,那么倒是绝对能够给曹操一个大大的惊喜,嗯,不需要加引号来表达什么特别的情绪,事实上以曹操现在的状态,真若是有钟繇、麴义这样的人物投奔,还真有可能发生曹操高兴得来不及洗头穿鞋。身穿睡衣便抛出去来上一个熊抱相迎之类的场景。

而且最后的结果,小皇帝就算光环再如何明亮,也无法争夺过曹操这样真正有大抱负,大智慧,大毅力的真.时代主角,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难猜,否则以荀彧对于汉室的忠诚,为何在小皇帝有空间施展拳脚的今天。依然还是以为曹操出谋划策为主,只不过偶尔在曹操不会忌讳的地方稍稍提点一下那个年轻人。显然荀文若依然认为能够让天下恢复平静的人,曹操比小皇帝的机会大太多太多。

当然,发生这一切的前提是李书实会放人。

李书实会将这些人表面上是小皇帝刘协,实际上是曹操那只面黑心黑的黑皮黑心矮子?

这怎么可能嘛,若不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这两地的官员若是想要投奔曹操军李书实没有理由出头阻拦的话,李书实可不想要让这些人跑到曹操那边。

甚至若不是不能动太多手脚。河南郡内的那些人口李书实也想要给搬迁到其他地方去。

若是能够让河南变成如同南阳那样随着这些年各种势力之间的来回拉锯,虽说依旧拥有着肥沃的土壤,可是境内的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到了现在让原本大汉最繁华的一个郡变成了民生凋敝的地方,那么李书实大概完全不需要纠结。现在就可以搂着苏小萝莉去床上烀猪头。

“果然漂亮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总是会有种肉疼的感觉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主公也曾经说给过我们听吧。”

看着李书实略有些无赖的模样,被紧急召回晋阳述职的钟繇捻着那很有个性的小短须,一脸的从容,而他身边的麴义做得更是过分,干脆无视了李书实的抱怨,一心和身前矮几上的各色点心较上了劲,自己桌子上的那份吃完不算,就连身旁钟繇桌子上的那份也没放过。

大概要不是顾及到另一边的马日磾身份自是非同一般,或许麴义已经打算在李书实这里把自己今天的午餐晚餐什么的都一并解决,或许还能再打包走一顿夜宵来着。

“没有跟你们商量,就擅自答应下来,所以在你们去留的问题上我也没有理由对你们横加干涉或者指责,反正都是为陛下效劳嘛。而且按照陛下透露出来的意思,诸位只要愿意到陛下那边,陛下能够给予诸位的高官厚爵应该比在下这边要更加丰厚也更加名正言顺。不过如果诸位愿意留下,学自然是高举双手欢迎,虽然可能会暂时有些委屈了诸位。”

麴义和徐晃两个人的态度并不出乎李书实的意料,事实上还没有进入这个议事大厅,两个人私底下就已经齐齐来到了李书实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并州军的忠诚。

事实上这两位在这件事上的损失并不算大——麴义作为将军,虽然少了河南和南阳让他施展的空间变小,但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至少目前来看依然还会是袁绍,麴义这位司州将军依旧是这场对于并州军而言非常重要的战役中的主力之一,根本没有太多变化。

徐晃的主要方向依然还是在军队之中,南阳的经历与其说是他转为文官的契机,倒不如说是一种难得的资历。一种代表着他有独立领兵能力的资历。李书实能够放他到南阳,正说明李书实对徐晃的信任,纵然遇到了少许挫折,但上升的势头还是很明显的。

就算这两位没有偷偷前来,李书实也并没有太大的担心,毕竟对于这些军队出身的并州军军事贵族而言。并州军内部的气氛远远要好于袁绍和曹操中的任何一方,在依然还受到重用的情况下,李书实根本不担心他们会有离开的想法。

真正无法确定的便是钟繇和马日磾这两位世家家主级的人物。

毕竟一个是来自颍川,有荀彧在,自身的能力又十分出众,到了曹操那里绝对能够得到重视,至于马日磾,虽说家族在李书实的控制范围内,但却并没有跻身并州军的核心权力圈。再加上作为天下名士,同样也能在曹操那边得到足够的重视,最不济也是小皇帝的座上宾。

“州牧大人难不成是打算驱赶在下不成?”

“怎么可能呢。刚才不是说了么,你们愿意留下来我绝对是举双手欢迎。”

“那么如果州牧大人没有其他事情的话,钟繇就不在晋阳耽搁了,您也应该知道,这时候作为一州的刺史到底会有多忙,如今又多了这么多的事情。您不给多发些薪俸犒劳一下也就罢了,再在这里耽误本就已经不多的时间可就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可没有州牧大人您那么命好,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扔给仲德、公与他们,自己有时间在这里和我们闲聊。”

这算是什么,傲娇呢,傲娇呢,还是傲娇呢。虽然说的话很有毒舌的风范。

“元常不用那么心急,既然说到犒劳的问题,今天晚上在我这里吃个便饭如何?”

“咦咦咦!!!主公,为什么只有钟元常有这个待遇,我和公明难道就要被视而不见么?”

果然麴义你这个混蛋是打算在我这里一气将夜宵也解决掉么。

“老夫也觉得钟刺史说的不错。若是主公没有什么别的安排,那么老夫还请主公允许,让老夫到官学去待一阵子,听说那边新整理出不少藏书孤本,老夫可是眼馋了好久啊。”

这意思难道是这两位都不想走?

“为什么要走?我在这里可以做到两千石的刺史,未来或许还有机会更进一步。可是到了其他地方,我岂不是要重新开始?除非……州牧大人不打算再进一步。虽然州牧大人这一次的举动多少有一些出乎我的意料,但我相信州牧大人有这样的决断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因为无原则的仁慈,昔日晋文公于城濮之战面对楚军退避三舍,并非是因为胆怯,而是为了酬谢之前楚王对其的帮助,可是楚军依旧不依不饶,最终惨败而归,这是理的胜利。

周后稷积累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故而武王起事,天下归心,州牧大人今以霸道剪除天下祸患,行王道定鼎天下,我跟随都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离开呢?”

好吧,李书实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或许有些神经过敏,或许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并州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无数的利益集团已经汇聚在并州军的旗下,利益交织之下,想要随随便便便让这些人弃船逃离,那么他们之前的投入又该怎么算?

虽然李书实觉得自己其实挺冤的,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他的错,而不是世界。

四个主要的人员搞定后,对于那些县一级的官员李书实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了不少。

除了在洛阳任职的甄尧,还有两三位出身并州官学,被认为非常有前途的年轻人,其余的那些,不论是来自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强,又或者来自来自并州官学的毕业生,李书实都决定采取“去留自愿”的原则,更准确一点来说,李书实从心底是希望这些人,尤其是那些官学的毕业生们能够去到刘协或者曹操麾下效力。

一方面可以让毕业生们多一条出路,虽然现在每年毕业的人数还很有限,如果将官僚机构放开的话。那么点毕业生完全不够塞牙缝,可他们却如同一颗颗种子,若是能够随风游荡最后在大汉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也就相当于将李书实的思想传播到了天涯海角。

李书实最初建立并州官学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在当初并州财政并不算宽裕的情况下还要拿出大笔资金来建设官学。搞教育普及?

还不是因为随着东汉王朝已经跨越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尤其是随着几次党锢之祸,让大量士子不得不赋闲在家,就连某些没有被波及的官员也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主动辞职,这样的举动固然可以被视为一种风骨,但却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麻烦。

汉代想要当官,是要通过举荐的方式,由当地的父母官根据一定的考察条件。从治下选拔出合适的人物推荐给上级,而到了郡这大汉帝国地方最高行政级别(州这个级别成为比较固定的行政单位还是在汉末才出现的,而且还是拜那个已经挂掉的刘焉所赐),作为主管的郡守则可以将人直接推荐给国家,其中行政级别最高的是代表一郡之脸面的孝廉。

当然,理论上孝廉之上还有一个茂才,只不过茂才这个推荐名位的成分太过复杂,甚至可以与孝廉、方正等名额重叠。名额也不固定,所以级别虽高。但影响面积无法与孝廉相比。

虽然宦官和外戚可以掌握国家政权,但是舆论却终究还是有士人所掌握,而当这些士人赋闲在家的情况下,除了写各种文章诗赋去骂当朝那些他们看不过眼或者让他们流落的家伙之外,便是利用品评人物的方式来操纵舆论。

除非是由宦官或者外戚直接控制的郡县,可以按照这些当权者的想法来行事。可剩余的郡县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却不能不重视这些来自乡野的舆论。

毕竟负责推荐人才的官员基本上都是郡县当中的一把手,就算不是日理万机但也绝对没几个有时间会下基层走访,那么对于人才的考察完全就是看这个人在乡里的风评。如果大家都说这个人不错,那么就算推荐上去出了问题也不会是他一个人倒霉。大概就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让那些舆论领袖们哪怕不做官,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统治阶层。

这样的行为自然会滋生很多**问题,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初出茅庐的士子出游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想办法增长学识阅历,而是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拜访那些有名望的名士,然后期望能够从那些人的口中说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评价。

事实上在这种事情上,就算是再有品德操行的人也难免受到乡党之情的干扰,很容易造成小圈子的互相吹捧,进而发展成为朝堂上的小圈子集团,门阀政治的形成与此也有部分关联。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比察举好一点,那就是征辟,不过好不到哪里去,征辟的人都是从世家子弟和那些有着良好风评的子弟中选择,唯一比孝廉好的地方,就是被征辟的人要给征辟者干一段时间的活,就算舞文弄墨,要是草包一只过一段时间那也是要露馅的。固然有的人脸皮厚,草包也能继续往上送,草包自己还自我感觉挺良好,但这样极品的情况终究不是大多数。

顺嘴一说,陈群的“九品官人法”最初的目的便是希望利用设立品评官这样纯官方背景的官员,将原本分散在民间的人物品评权收归官方,是集权的有效手段。

只不过由于能够成为品评官的人无不是当地出名的世家家主级的人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有足够的眼界和能力来品评一个县,甚至一郡的各色人物。

自然而然,没用多久,这样的官员选拔方式与汉代流行的察举制基本上没有了太大的差别,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让原本民间的声音彻底官方化,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家族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获得官方背景的话,那么势必就会在两三代内彻底衰落。

当年提出这个方法的陈群,其家族后裔在永嘉南渡后甚至无法在江南得到一个高门的位置,或许便是对这种方法最大的讽刺。

当然,李书实所遇到的问题和这些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当时以他与并州世家豪强之间的深刻矛盾关系,那些在地方上有着很高风评的家伙大部分他不敢用,因为无论怎么看都有一些世家豪强的背景,而让他自己埋头去找人才又没有多少能看得过眼的。

毕竟当时不像后世,或者说至少不像现在这样经过李书实的多年努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大量出现令承载知识的成本大幅降低。普通人也可以有机会通过官学获得大量的知识,从而拥有改变自身未来的可能。

可以说绝大多数有能力学习到知识的人不是家里有些背景,就是家里曾经有些背景。

那些世代穷苦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若是没有契机令他们修改自己固有的观念,便会固守着自己的产业工作一辈子,并将之传给一代又一代。

李书实并不打算开发民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兴办教育和愚民政策其实并不冲突,事实上李书实出主意。苏不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种的洗脑教育么?

所以,若是能够通过那些从并州官学毕业的学生,将自己的这些“改良”后的理论散播出去,同时在曹操的地盘上开办类似于并州的学堂,那么李书实就算是睡觉都能够笑醒。

还有什么能够比从根基上摧毁对方来得更让人痛快呢。

说不得等到那些“自己人”过去后,并州军在背后还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做得更好,要是能够引发诸如学派争斗或者新老学术贵族战争什么的。那是再美妙不过的。

不要以为国外那些宗教里有各种派别的争斗,而且嚼劲还特大。互相之间甚至比和异教徒的战斗还要你死我活,甚至传出了“异教徒尚可活,异端必须死”之类的口号,而中国历朝历代似乎不论是对宗教还是别的什么都是兼容并蓄,一派团结大融合的美好景象。

其实中国的教派冲突一样异常激烈,是的。这话没有说错,而且这里的教派甚至可以特指为儒教——之前就曾经说过,因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烧毁了大量“外文”书籍,以致于流传下来的儒家典籍经常要么是残缺不全。要么就是传抄中出现错误却无法订正,再加上那个时候说话缺乏标点符号,很多断句要靠对句式的熟悉和上下文联系,久而久之就演绎出了很多解释,甚至就连父子兄弟之间也有可能因为一点点小的分歧而闹到分道扬镳。

没错,我说的就是夏侯胜和夏侯健父子俩,外加和他们一同在伏生(大名伏胜,伏生是对其的尊称)门下学习的欧阳生,再外加一个如今被扣在李书实手里的伏完的祖宗伏孺。

别看这些人师出同门,可是就因为对经书的解释不同,甚至可以上演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的人间悲喜剧,让你体会到人性的残酷。至于黄老学说和儒家学说对于国策上的争斗更是引发过建元新政并最终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让野猪刘不得不乖乖坐了数年的冷板凳。

“另外,弘农郡境内陆浑、新安、宜阳,魏郡境内黎阳、阴安、元城等地传出消息,当地豪强杀害我们任命的官员率县反叛,称只接受皇帝的命令,主公无权管理和干涉县内诸事。”

“两郡奉还”虽然大概在明年春耕前才能真正完成,但这件事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却还远未结束,无数的人在看着并州军的反应,无数的人打算在这里大做文章。甚至兴风作浪。

虽然某个家伙曾经提醒他说一味的压迫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适当的时候最后还是退上一步比较好。不过对于这些小鱼小虾嘛,反正之前的退却已经表现出李书实和并州军对皇权足够的尊重,如果那些别有用心者真的以为并州军好欺负或者软弱无能,就好像那种炮舰在海上转一圈就吓得瑟瑟发抖的国家,那可就大错特错!

“仲德,我记得我这个平北将军应该还有总督司、雍、并、朔、凉诸州的资格吧。”

“主公的记性很好。”

“那么告诉麴义和张扬,该看一看我并州军的雷霆手段,省得那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未完待续。。)u

最新小说: 撩完就跑超刺激 清穿女主的堂姐重生了 先婚后爱:误惹天价总裁 神级毒奶 一把刀,砍翻木叶! 这个姑爷有点贱 鬼灭:从石鬼面开始 快穿:替身请按剧本来 我在狐妖当奶爸 大佬穿成男配[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