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度律在睢阳城上降下了自己的旗帜,升上了一面白旗。先投降为权宜之计,待二天王尔朱彦伯到来之时,反击不迟。
尔朱度律心想,在汉文化里有一个词叫:迂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梁军入了睢阳城,睢阳城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池,一定会在城里停留。
若梁军在城里停留越久,那反水里应外合的机会就极大。这投降之后,一定要稳住这些人多在睢城停留片刻。
尔朱度律带领一干将校出了睢阳城,在城外九座大营之处屈膝投降,纳上的军民钱粮之册。
汉文化里也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只有保全自家性命,忍辱负重方能绝地反击。
陈庆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旗帜,让出城投降的魏军不敢正面而视。
尔朱度律平静的说道:“魏国大天王尔朱度律,请降!”
陈庆之看了一眼尔朱度律,又询问了一回睢阳城粮仓所在之地,心中淡然。
只见北海王元颢在小贵子身后步来,对尔朱度律骂道:“尔朱度律,你这乱臣贼子,还认识我元颢吗?”
尔朱度律抬头一看,这不是当初血洗百官之时,不在洛阳城中的非尔朱一党的魏国宗室子弟!
“元公子,请恕罪!末将也是受人差遣,这屠杀百官,也非我尔朱度律的本意!”
“尔朱度律,如今站在你面前的是魏国北海王,我等只是护送北海王回家。你投降我白袍军,也只是投降你们魏国自己人。说白了,也可以说不算投降,我等并没有带梁国的旗帜!”
陈庆之的话,让尔朱度律稍微宽心,这打了一场遭遇战,已经报销了至少五万人,如今总算搞明白了一件事。
这梁国并没有入侵魏国,只是派了好似一万人的雇佣军护送魏国宗室子弟回家。
这睢阳城外的糊涂战,让尔朱度律愧疚。这一战下来,确实也没有看见梁国的旗帜,除了看见一面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旗帜外,就只有拥戴在元颢身后的魏字旗。
这莫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杀起来了自家人?这白衣白袍的军士,还真是元颢请来的雇佣军士?这草原上也有雇佣他国军士的先列。
如果这白袍军是元颢请的雇佣军士,那将来所有的后果,也都会让元颢一个人承担,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如果是这样,这白袍军也就和梁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这国与国之间的雇佣关系,并不能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尔朱度律这样想时,又宽心了许多,于是对元颢说道:“尔朱度律愿降北海王!”
元颢笑道:“尔朱大天王啊,这一路下去,这重要关隘都由谁人把守啊?”
尔朱度律说道:“回北海王,这一路北去,重要的关隘考城由二天王尔朱彦伯把守;荥阳城由三天王尔朱仲远把守;虎牢关由四天王尔朱世隆把守。洛阳城为太尉元天穆把守。”
元颢笑道:“你们的八千岁,准备一口气吞了怀朔六镇,真有一副好胃口,只可惜他怕是咬不动了!”
尔朱度律说道:“北海王,尔朱度律请降,还望白袍军在睢阳城休整片刻,在行进军北上洛阳!”
元颢笑道:“感谢尔朱大天王的好意。只可惜本王归家心切啊!若是停留,心中似有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五把尖刀扎我心脏!大天王,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
尔朱度律心想,可不能放跑了他们,于是又对陈庆之说道:“陈元帅,你等一路北上,送我魏国宗室北海王归家,功德一件。不如都进城去喝一杯酒,也算是睢阳城百姓感谢梁国将士。”
陈庆之想,这尔朱度律磨磨唧唧的,就像让大家在睢阳城停留,莫不是这睢阳城里有什么阴谋?还是这尔朱度律拖延时间等待求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破敌攻城也是唯快不破,只要占足了先机,自然事半功倍。
考城是二天王尔朱彦伯把守,白袍军可不能在睢阳城中逗留片刻。越是逗留,白袍军的伤亡几率就会猛烈增加。
陈庆之对尔朱度律沉默了片刻,而后抽出自己的飞剑,对远处问道:“前方何人?尔朱彦伯吗?”
尔朱度律心中大喜,随口说道:“这尔朱彦伯还真准时!”
尔朱度律说时,抬头一看陈庆之指着的方向,并没有一兵一卒到来。顿时大吃一惊,原来是在试探自己!如今自己露馅了,眼下又该如何?
陈庆之对尔朱度律诡异一笑,说道:“尔朱度律,上路吧!”
陈庆之话音刚落,刘贵手中的虎齿大环刀,在尔朱度律头上闪过一阵寒光,人头滚到三尺之外!
尔朱度律到死也没有想明白,这出城投降就被杀了脑袋,这一群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真让人捉摸不透也防不胜防!
睢阳城中大小将士见大天王尔朱度律身首异处,不由得惊恐万分!这些白袍军士如饿狼之徒,表面上看他们风度翩翩,但刀下从不见情面。
陈庆之上前说道:“诸位睢阳城大小将士,我等白袍军只是借道路过,送魏国北海王回家!而今,这大天王阻挡你们魏国北海王回家,罪有应得,余者无罪!尔等只需准备一万军士一个月的粮草,北海王对大家是友善的!”
睢阳城中大小将士闻言,心宽了许多,这元颢也是魏国宗室,借道借粮也算还有良心,没有狮子大开口。
况且尔朱度律是魏国臣子,北海王是魏国宗室,地位高低自然可见。睢阳城中将士也满足了陈庆之的要求,即刻去打点粮草。
陈庆之急忙传令先锋官杨忠,往考城先行进发。大军一路上不容停留,行军速度越快,就越能杀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
陈庆之护着北海王元颢从睢阳城中央穿城而过,睢阳城中的百姓见北海王元颢归魏,自然也夹道相迎。宛如落叶归根,回家还是故乡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