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雕花圆桌上摆着大大小小菜式不下十种,格式点心也是别有心裁花样百出,可是坐在一旁的花羽柔却是一口也没吃下去。
云霓一旁瞧着很是焦急,忙上前尽忠,“姑娘,您若觉得不合口,奴婢再去吩咐小厨房换一些样式。”
花羽柔毫无胃口,摆了摆手,“我吃不下,都撤下去吧。”
云霓还想再劝,见花羽柔淡淡的样子便也不好再开口,只好命人将膳食撤下去,自己沏了一壶好茶上来。
“这是前儿二爷吩咐人送来的铁观音,奴婢亲自取了白龙泉的水泡的。姑娘品一品,味道定是极好的。”云霓亲自斟了茶,将那青花瓷茶杯递到花羽柔面前。
花羽柔素来最喜欢品茶,所以花旭便常搜罗一些好茶给她。四季应时,时时都是最好的。
花羽柔接过来茶,想到二房花旭放着自己妹妹不疼,反而巴结她的样子便又是一阵心烦,虽然是上好的铁观音,却也无暇品鉴。皱着眉头,道,“都道那英国公府内皆是些糊涂人,老太太如今年迈不比从前机敏,英国公也自受罚后行事多有变化,唯独那姜采却是越发老练不好对付。如今倘或叫她查出什么来,反而坏了盘计划。”
“她不过和姑娘同等年岁的姑娘,自小锦衣玉食长大,哪里见过什么风浪,断没有姑娘的本事,不足为惧。”云霓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到底花羽柔是经过家中变故,也遭过流亡,经过人生的打磨。处事自然是要比那自小富贵堆里宠大,没什么见识的闺阁女子强许多。
话虽是这么讲,可花羽柔却并非妄自尊大的人,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若论计谋布局,我自是自信她敌不过我。可人心最最难测,我却是怕王爷”原本她的目的也无非是得到广安王的垂爱,顺利坐上王妃的位子。出手对付姜采,不过是害怕哪天真相大白,荣汶对她失望。
“姑娘,侯爷让人接近王爷”
未等云霓将话说完,花羽柔便急忙打断她,“我知道父亲的想法,我也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花羽柔很清楚自己内心是对荣汶动了情,所以没有办法客观的去完成锦乡侯为她布置的任务,许多事也因为情这一个字乱了步骤。
她很烦躁,越想越觉得烦躁。可她又不得不静下心来,想一想对策。如今宜静不宜动,她只能按兵不动,看姜采有什么反应。
姜采这边却是一直风平浪静,没有半点动静。
直到三日之后,广安王老太妃,亲自请了官媒上门提亲。
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眼下我们家真真是双喜临门。”
三太太正在一旁陪着说话,凑趣问道,“还有哪一门喜事”
老太太笑呵呵的看着三太太,“栋哥儿的事儿你还瞒着我呢”
三太太不明所以,她一直为姜栋的婚事发愁着,哪里有什么喜事。一提起来儿女婚事,三太太也免不了俗,少不得抱怨。“如今栋哥儿也是老大不小了,前前后后也相看了不少姑娘,可皆是没有缘分的。眼下儿媳也因这事儿烦忧,又不敢来扰了老太太的清净”三太太未说完的话,无非是孙子辈的婚事,她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来烦请老太太帮忙。
这话若再细细追究,姜柏和姜采的婚事英国公一直烦着老太太,似乎很是不孝顺。这样两相对比,倒显出来三房夫妇的孝敬来。
一旁添茶的田妈妈,眉头几不可查的一动。老太太深深的看了三太太一眼,因为心情好也不去细究她话中玄机。便直言道,“咱们栋哥儿便要尚了公主了。”
眼前的这位老太太就是公主,而且是圣祖皇帝的嫡出公主,当年嫁进国公府时,婆婆哪里敢让她立规矩,一时国公府简直成了公主府,人人都要看着老太太脸色行事。可好歹她婆婆有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媳妇可以立规矩。如今三太太可只有一个儿子,若是娶个公主媳妇,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这算哪门子的喜事,三太太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脑子里飞快盘算了一遍目前适龄待嫁的公主,若是庶出的倒也还勉强可以。
还未等她盘算完,便听老太太道,“先后膝下两女,长公主召仁远嫁蒙古和亲,当时先后因此还和圣上大起争执不舍得女儿远嫁。当年情景,蒙古点名要嫡出公主,为稳固国情圣上不得不听从前朝大臣建议远嫁召仁。皇后当时病重,不忍心女儿去远处受苦,执意要留下召仁。皇帝被后宫和前朝两项逼迫很是为难。最后还是召仁大义,劝和了父母,自己主动提出作为嫡长女理应为社稷出力,含泪远嫁。后来先后因思念女儿病重崩逝,圣上一直心存愧疚。是以对余下的昭和公主十分疼爱。一直在身边留到了十八岁,如今年纪渐长不得不嫁,便一心想在京中子弟中挑选一位合适人选。经过太后和圣上的商议,最终选定了咱们栋哥儿”
老太太觉得这亲事极好。
三太太却觉得犹如五雷轰顶。昭和素来刁蛮,又深的盛宠,最难相与。韩栋虽然出身公府,可却不过是三房嫡子,朝中官位也十分微小。娶地位这么高的公主,真是压力很大。
做工作的婆婆,也真是压力太大了。
老太太看着三太太的神情,心中默默有些高兴。神情越发愉悦起来,“说起来,昭和这孩子还是我的侄孙女,如今可谓是亲上加亲。那孩子样貌生的极好,酷肖其母,性子也活泼,是公主中最讨喜的。”
三太太嘴角抽了抽,皇帝赐婚,她无权置喙,也不敢置喙。只得苦笑道,“栋哥儿真是天大的福分,一切都是托了老祖宗的福。我得快些回去,将这好消息告诉他。”
老太太摆摆手,示意她快去吧,合该高兴高兴。
人一走,老太太幽幽叹了一口气,对一旁田妈妈道,“天知道我为了讨这么个孙媳妇儿废了多少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