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联盟是双方的几个高人共同促成的,这一过程与赤壁之战的战况大家早耳熟能详,所以我不打算就具体情况多费口舌了,我在这里只想稍稍说明几个问题。
先扯一个闲篇。
赤壁之战的联合有诸葛先生的说服之功,当年苏秦合纵六国,是以利害为本,以各国君主的性情心理为基,故而李宗吾称其为大厚黑家,而诸葛先生之说服孙权,除晓以利害,更曾把握孙权性情使用激将之法,此即是厚黑之术的巧妙运用。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这里又是这样一种意思,贬斥厚黑之人可以住口了。
再回到战争本身。
赤壁之战在三国中是最为令人神往的一战,但是它其实远没有那么神奇,它的规模和激烈程度甚至比不过官渡之战。如果没有那个火攻,它差不多就跟曹公与刘备后来的汉中之战一般,胜胜的一般,败败的一般,但胜的到底胜了,败的到底败了,胜的不能不胜,败的不能不败。
历史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很多,单《三国志》就有三种,一种见于《吴书》,一种见于《蜀书》,一种见于《魏书》。陈寿这家伙有点荒唐,他在《蜀书》将首功归于刘备,在《吴书》则归于孙权周瑜,在《魏书》则说曹公基本是主动撤退,虽败犹胜。这三种说法你不妨找来一看,作下比较。
实际的情况是曹公的确败了,但不是惨败,大败,此战之中曹公失去的主要是新降的荆州水军,而他的嫡系主力基本保存完好。
曹公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孙刘联军的奋起抵抗。孙刘联军在此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否则他们也实在没有联合的基础、必要。刘备在逃窜中虽然基本已成了孤家寡人,但所幸到江夏后他还有关羽的一支军队存在,这只军队加上江夏刘琦的军队就是他崛起的基础。
当时曹公的军队号称八十万,其实只有二十万左右,这二十万包括刘表那些新降的,作战力极差的,人心尚未归附的军队,大约占了三分之一。而曹公的主力嫡系在连年的战争中虽久经磨练,成一支铁军,可此时在刚刚取得荆州,又长途驱驰的情况下也大都成了疲惫之师。兵疲且杂,再加上后来的瘟疫大兴是曹公失败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早在曹公出兵之初,周公瑾其实已经对曹公必败的情况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东吴不必惧于曹军之势的理由主要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除了水土不服,必将导致疾病,影响到曹军的战斗力之外,依次是:
一,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曹公的后患何止是在关西,他新取的荆州尚远未巩固,他政权内部也多有心怀观望,居心叵测之人,这些都使曹公未免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曹公本想趁顺取荆州之威,一举拿下江东,他完全没料到刘备孙权会有如此心胸,能够果断联合,共同抵抗。孙刘联合之势一旦形成,那一战就必然难啃,所以曹公一试之下,稍败即走。他根本无力打持久战,也不敢打持久战。
二,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新降荆州水军的战力曹公很快就看到了,而仓促上阵的新练水军远不济事,如此,只要东吴坚决抵抗,曹公想立即取胜又将不成,于是曹公就只有连锁战船,图以支持。结果他的连锁之计正好为周瑜所乘。曹公身为北人,他根本不熟悉南方的水土气候,他当然不知道其时的赤壁在晴朗之日还会出现逆转的东南风。
三,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粮草是军队作战的命脉,后来诸葛先生与我交锋,每每失于粮草之上,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曹军寄予希望的是速战速胜,但是隔江而战,速战曹军决定不了,速胜更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此之时曹军军缺粮,马无草,他们还靠什么去战!
后方不安,水战不习,水土不服,粮草难继,瘟疫流行,加上孙刘联军的顽抗,再加上赤壁的失利,这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曹军的败退,此所以曹公在事后会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他绝不承认自己是败在周瑜手下的。
曹公的确自烧了战船,不过是烧了剩余的那部分战船,他随后就从陆路撤退了——难道有人会认为他的连锁战船是将千百艘战船整个连成一体吗?这真是笑话!
厚黑的曹公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但也从来是懂得舍弃的人,他既能够不求虚名,不要虚位,将大将军之职甩手掷给袁绍,也能够在主力尚存,但问题很多的情况下迅速做出退军的决定。他不会因小失大,只顾眼前,到后来弄得血本无归,弄到袁绍的下场。
但是他这一退,这不得不有的一退,却终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此即是势,却也是运。
208年昭示的是曹孙刘三家的运势,而我恰恰是这一年来到曹营的,当其时天底下绝没有人能够想到,我司马家有一天会成了曹孙刘三家的掘墓人。曹孙刘当年如此英雄了得,我司马懿算得什么呢?这事怎么可能想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怎样的风流人物到最后终须是要被大浪淘去的,新的历史到底由谁书写这是谁也决定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