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五月,灿若霓裳。
“带娃走天下(第四季)”的宣传片终于在众人翘首以盼下悄然出来了。官宣甚至还没来及找微博大v转发,这条视频倒是在各位路人甲乙丙丁的主动宣传下开始爆火。
第四季节目到目前为止一共录了三期,每期都分了上下两集。时长共二十分钟的宣传片,主要就是在这三期节目里截取精彩片段。
宣传片一上来,是航拍的雾中云乡里,画面跳转到青石板上一位正专心致志地用毛笔写着大字的白发老者身上,老者颔首微笑,宣纸上的大字渐渐占满了屏幕——
红尘客梦,西游古巷。
视频里传来孩子们的稚气地讨论声,穿着独特西游服装的孩子慢慢在在画面里出现了,加上同样奇装异服的大人,让人不禁猜测这其中到底发生了哪些特别的故事。
穿着长褂地孟长熙缓缓地从远处走来,宛如旧时代才会有的谦谦君子,乍然望去,又仿佛真如古词中写道那般‘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祖宗,你良心不会痛吗!”孟长熙说着就伸手去捏小姑娘的脸,谦谦君子瞬间变成了纨绔子弟,可这其中的转变并不会让人觉得反感。
四五岁大的小姑娘明明只露出了侧脸,灰色的眸子在镜头下格外夺目。
视频放到了五分十五秒,在此之前,奚珞的镜头仅仅只有这一张侧脸,却也足够惊艳了。
到了第六分钟的时候,视频中终于出现了奚珞的正脸,画面停在了节目组四月初过去的风都雪山,本来以为他们到那里的时机会错开雪天,却没想到开拍的前一天晚上,雪又下起来了。
风雪飘摇,远远地传来了另一个男孩的声音:“奚珞,奚珞。”
奚珞穿着月白色的棉袄,在雪地里缓缓地转身。
零碎地雪花在她身边,以最浪漫地舞蹈洒下,黑色的头发披在肩头,仅是最简单的浅浅一笑,天地恍惚失色。
......
微博转发。
“我是为了长熙哥哥的盛世美颜来的,结果一遇奚珞误终身,请问,谁能赶走那只碍眼的爱豆,视频全换成小奚珞的真人特写好吗?”
“这个视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四大悲事,该在加上条——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你们敢想象奚珞二十年后长成什么模样吗?不是天仙就是妖孽,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有比我惨的吗?我把宣传片给我妈看,结果被催婚催的更猛了,她逼问我这辈子有没有希望生出个这么可爱的闺女。嘤嘤嘤,明明我是想说,容我再浪二十年,等等小奚珞长大来着的。”
“为什么这么长的宣传片,小奚珞一共只出现了一分零三秒,总共就三个画面,节目组太残忍了!幸好我已经全部剪下保存,每天睡前看一遍,真棒!”
孟长熙当天的微博后台更是爆了,来了不少粉丝过来提问奚珞的身份,竟然没有一个人怀疑奚珞是她私生女的。
“带娃走天下”节目组以及导演张少陈的私信也被网友刷爆了,天天过来日常过来问一遍,节目定档究竟在什么时候。
迫于形势,张少陈和电台商量了下,决定跟着热度走,让第四季的带娃真人秀提前走到大家的眼前。
五月中旬第一集播出,首日的收视率在霸占了同时间段的榜首,网上点击、播放率更是分分钟爆掉,不同地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微博头条。
“段弥与曾老先生”
“沉迷于老君的绝世而独立”
“我的漫漫西游路”
“什么叫别人家的孩子”
......
等到了第二集,等待首播的观众更多了,更是打破了电视台十多年来的最高收视纪录。
“说真的,我从来没想到我熙神有这么任性的一面。小奚珞要是最后还是死活不肯起床,他怕是会咬着牙连着床一块拖走吧?”
“你们看孟长熙和奚珞的互动,你们不觉得过于熟稔了嘛?他们是不是早就认识?”
因为有张少陈镇场子,编写娱乐八卦地根本就不敢乱写,通稿都是夸,夸孩子们聪明体贴,夸大人们任劳任怨,夸节目构思精巧、主旨有深度。平常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想象出来的溢美之辞,落在这第四季上,反而变得轻松容易上不少。
毕竟不管从制作、真人秀演员、剧本等多个方面来看,这都足以算得上是综艺界的模版了。只不过是目前,几位主人公的风头太火,节目组的良苦用心还没有被观众深扒出来罢了。
外面折腾地如火如荼,奚珞还是安安稳稳地在曾圣殊手上上课。两个月下来,她已经可以尝试着书写简体文字了,虽然字迹还是很僵硬,但也算得上是一大突破。
曾圣殊这段时间在帮着奚珞整理适合带到未来的经典文化,以及尝试着构建出星际语与汉语的联系,实在累了,就改去做文学翻译,每一分钟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如果不是奚珞给他服用过长寿丹和祛病丸,他可能早就病倒了。这些日子的相处,奚珞和曾圣殊也渐渐产生了点默契,比如说,奚珞明白过来为什么他当初那么犹豫要不要收自己为徒。
曾圣殊是个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不要命的人,他很清楚想要成为两种文化融合的桥梁究竟有多难,以及在他下定决心这么做之后,他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做出最好的成绩绝非易事。所以他想逼着奚珞留下承诺,承诺他的所作所为真的可以产生价值。
奚珞想通了之后,有些欲言又止。曾老就算获得了她的承诺又能如何?她就不能背弃吗?她就不能把功劳全部占为己有吗?究竟是曾老太过单纯,还是太过信任她了?
直到后来,奚珞接触到了更多华国文化上的东西,终于明白过来华国的文人对‘言’、对‘诺’的重视程度有多高。曾老给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具有一种老辈文人最独特的风骨,对名声不执着,对民生却格外关心,有着‘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