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襄武大帝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饥馑流荒

第二百二十四章 饥馑流荒(1 / 1)

刘备也想再问,可是见亭舍的门依然关着,他沉吟片刻,说道:“这亭长既不肯把话说完,那就算咱们再去问他,估计也问不出什么来了。”

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他转脸看了会儿,对左边的从吏说道,“高君,孩子们没什么顾忌,童言无忌。你去哄哄他们,看能不能问出些什么来。”

接着刘备指了指亭舍十里开外的地方,对右边的从吏道:“郑君,咱俩去地里田间转转,去瞧瞧那座庄园。”

高梁、郑稻二人应诺。三人把坐骑栓到亭舍门口树上,分成两路各去。

高梁带了几块干粮饼子,打算以此为饵,逗引孩童说话。

刘备褰衣蹑足,小心翼翼地步入田间垄上,时刻看着脚下,以免踩到麦苗。郑稻随在他的身后。两人行出数里,渐渐地接近了那处庄园。

庄园坐落在田野中,与之前讨水喝的亭舍遥相对望,占地甚广,估摸得有数百亩,四周环以沟渎、垣墙,沟渎上架设了一座木桥,供人出入。沟深垒高,墙上望楼高耸,如个小型城池似的。墙上、门外都有携弓持矛的宾客守卫。

郑稻说道:“这庄子真是不小,比咱们涿县毛家、鹿家的庄子要大得多。瞧它这里边除了菜地、桑园、麦稻田,少说也能再住下几百口人。刚才忘了问问那个亭长,也不知这庄子的主家是谁?”

庄外良田沃野,许多赤膊的农人劳作其间。守庄的宾客瞧见了他俩,看了几眼。为不惊动他们,刘备停下了脚步,招呼垄边的一个老农,笑道:“在忙呢?”

老农五十来岁、满脸皱纹,大约觉得他二人气质不凡,不似俗人,丢下木锄,拘束答道:“是。”问他俩,“两位贵人是来庄中赴宴的么?”

郑稻问道:“赴宴?”

“两位贵人不是来给庄主祝寿的?”

“今天是庄主的生辰么?”

“是呀。庄主请了很多人,听说县君、丞、尉也要来呢。……两位贵人既然不是来给庄主祝寿,那是来做什么?”

“噢,我们是上谷郡人,去广阳郡求学的。路经贵地,因见此庄高大雄壮,故近前观看。敢问老丈,可是庄中之人么?”

老者听他们是去州府求学的,略放松了表情,但出于对读书人的敬重,还是颇为有礼,说道:“远近十几个里坊,差不多半个乡的乡民都是庄主的宾客、徒附。老儿一家六口,妻、子、女、孙也全都服役庄中。”

郑稻咋舌说道:“十几个里坊,半个乡的乡民?那贵庄庄主家中岂不是得有徒附数百近千?大土豪啊!”

老农笑道:“数百近千算得什么?我犷平有一人,世为冶家,前几年又当了铁官长,富贵郡中,广有良田,徒附何止数千!县人呼其为:‘富比君侯魏伯秋’。”

刘备说道:“老丈说的此人可是姓魏名庚么?”

“贵人也知他?”

“久闻其名。”

渔阳郡内犷平的铁矿是最大的,早在前汉时,此地便置有铁官。本朝和帝初年“罢盐铁之禁”,不再实行盐铁专卖的制度,于是,在官办的铁官之外,此地便又出现了一些私营的冶铁作坊,魏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几年前,这个魏庚又被郡府辟除为铁官长,既私营,又管官营,几乎垄断了整个渔阳郡的出铁,家财巨万。若把渔阳郡的大姓豪族分为士族和商贾两类,这个魏庚就是商贾中的首领。

郑稻说道:“可我听说,他不是私铸冶铁的么?何时当上了铁官长?”

“贵人有所不知。魏伯秋有个女儿,几年前给了一个朝廷的什么常侍侄子做小妻。赖此之故,被郡里任为了铁官长。”

郑稻甚是惊讶:“此人居然是宦官一党的!”嘴上却说道:“魏伯秋冶铁世家,如今又管着郡中的铁官,公私兼营,类乎辜榷,富殖不足奇。只是这庄子的主人却又是谁人?家中竟能有徒附数百近千?过个生辰,连县长吏都来给他祝寿?”

“庄主邯氏,讳律,家本本乡大姓,族中子弟很多都在县、乡为吏。庄主和魏伯秋是姻亲关系……有魏伯秋的情面在,你们说,他过生辰,县君、丞、尉能不来么?依往年的惯例,魏伯秋也会派子侄来呢!”

刘备笑道:“这么说来,你们庄主还真是个豪杰,左右逢源面子大哩!”

老者纠正刘备:“魏伯秋可不只是富比君侯,铁官长也是个大官儿。上次我去县里,正巧碰见他出行,前导后从,威风凛凛。”啧啧称羡。他大约很少见官吏出行,对这次路遇的印象似是很深,回忆说道,“前边是四个扛着大扇子的步卒,步卒后头是辆大车,好几个乐人在上头坐着鼓吹。乐人后头是几辆小车,上边坐的都是带着青绀绶的吏员。再后头便是魏伯秋的坐车了,黑色的大车盖,红色的车侧,四个拿着木头戟的小吏挺胸抬头地骑着高头大马,护卫在车的两边……啧啧,啧啧,威风十足。”

铁官长的品秩和县长一样,六百石,黑绶铜印,可以称之为“下大夫”了,的确是个大官儿,但从这老者的描述中,刘备却听出了一个问题:魏伯秋在车驾的规模上僭制了。

老者所言之“四个拿着木头戟的小吏挺胸抬头地骑着高头大马”云云,指的应是扛棨戟的骑吏。依制,六百石官吏出行,只能有两个拿棨戟的骑吏随从,两千石以上才能有四个骑吏。以前在白檀自己下乡视察,乃是县令,秩千石,尚只有两个骑吏扈从,魏伯秋六百石,居然就敢用四个骑吏。刘备示意郑稻,郑稻了然点头,表示将这一点也记下了。

围绕着魏伯秋、邯律,刘备旁敲侧击地又问了几个问题,直到什么都问不出来了,方才谢过老者,转上乡路,回到了之前的亭舍外。高粱早在马儿边等候多时。刘备的脸上早没了笑容,凝重地问道:“怎样?”

“确实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我拿了干粮饼子哄他们,可怜这些孩子不知有多久没吃过饱饭了,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末了,我问他们:‘家里可有余粮’?都说是野菜拌着糠敷加稀饭,一天两顿,有的已经断粮了吃草根、树皮。”

刘备不复再问,默然了会儿,问高粱:“适才那老者说的话,你都记住了么?”

“记住了。”

“等上了官道后,你把它们都写下来。待回去渔阳,我面呈主簿。”

“是。”

刘备整了整衣袍,欲走,又觉得似有些什么东西在胸中翻滚,转回身,扶着树,望向前边的农田,田野无垠,翠绿如海,里落、庄园散布其中,点点的农人忙碌其间。心中感慨道:“如此膏腴美田,民不能聊生。贫者饥馑流荒,富贵者锦衣玉食。一乡之中,十几个里的里民依附邯氏,全家为奴为婢。魏伯秋富比君侯……犷平百姓生活不易。”

最新小说: 梦回二战2 逍遥四公子 夺欢 嫁纨绔 朕(王梓钧)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恩断义绝 我和死对头都重生了 我栖春山 公子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