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司礼监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改土为汉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改土为汉(1 / 1)

琉球,魏公公就交给联合舰队了,相较琉球,台湾的平定和治理才是当务之急。

七舅姥爷,也就是台湾警备师团首任师团长郭大风已经带领,刚刚补充完整的第一旅团登陆嘉义了。

台湾警备师团虽然是三个旅团的编制,但各旅团却只有两个步兵联队编制,每步兵联队又只两个大队兵力,相较近卫师团少了足足两个联队兵力。此外没有炮兵联队,只有骑兵联队、工兵联队和辎重联队,加上师团部和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总兵力定额只有18000人,比近卫师团少了足足一万人。

但这个18000人的师团编制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实际上台湾警备师团现有实兵只有7500余人。

而这7500余人真正能够发挥出战斗力的仅有3000人左右,也就是军中原有的1200余肃宁子弟兵,300多辽东降倭,800多南都勋贵家兵和三大营降兵。

此外200多原吴淞水营兵和500多溧阳矿工虽然勉强可以投入战斗,但是缺乏实战经验,只能做为预备兵力使用。

剩下的四千多兵力都是台湾警备师团成立后,各级军官紧急从家乡以及特区周边招募来的。这些新招的士兵三分之一是公公家乡一带过来的,余下三分之二属于让人瞧不上的“市井兵”。

所谓“市井兵”就是江南这边府县的浪荡子、无业游民,只少数是有志于从军的,大多数只是听说皇军这边差饷高,过来混日子的。

市井兵的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各边镇的将领都不愿意招幕市井兵,因为实在是靠不住。不是说忠诚度,而是说市井兵畏战、不敢战,顺风仗时能跟着冲一波,逆风仗时往往跑的最凶。而且市井兵“玩意头多”,不像农民兵们听话老实。

东南倭患最严重的时候,戚继光就叫市井兵坑的不轻,后来咬牙专招义乌矿工,这才练出了一支戚家军来。

皇军眼下并没有固定兵源补充地,就皇军的前身武骧右卫后营旗军那也是公公自个在家乡拉人头建起来的,如果按照当下明军体系的“属地征兵制”,皇军最多仅能在海事特区征募士兵,可海事特区百姓人口连老加小也不到五千,能征几个兵?

皇军的宣传工作才刚刚开始,短期内也不要想有什么效果。江南这边的官场对魏公公和皇军更是恨之入骨,更不可能同意帮助皇军招兵。所以,这些打着混日子主动来投的“市井兵”就成了皇军当下最实际的兵源补充之一了。

近卫师团那边知道警备师团招了大量市井兵后,不少高级将领都在偷笑,准备看警备师团的笑话。

魏公公却不这么看,他老人家相信他的皇军就是口大染缸,不管什么人进来都将染的和他一样黑。

只要皇军始终是一个整体,那么再多的个体也无法改变这个整体的性质。

对于如何改造人,公公可是有很深的体会的。

所以,魏公公放权给警备师团,让那些正在各地招兵的军官们大胆招人,不管什么人,哪怕对方是个隐藏的杀人犯,只要他肯来当兵,那就统统招进来。那些在家惹事生非,父母管不住的皇军也要,越多越好。

除此之外,公公还准备跟皇爷活动活动,看看能不能让皇军和刑部、各地的按察使司挂上钩,和这些单位建立良好的、长久的合作关系。

公公的目的自是看中了那些囚犯,公公希望能够帮助朝廷和地方减轻看押犯人的负担,这样一方面能够让朝廷和地方节省一批资金,另一方面则是能让皇军得到一个固定兵源补充。

溧阳的淾知县已经和皇军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工作,一个多月前,35名刑期在三年以下的囚犯已经转交皇军,现都被编入了警备师团的辎重联队服役。

这批囚犯的服役工作由大本营直接监督落实,观察期为六个月。六个月后若是囚犯服役表现杰出,公公便准备将试点推广至浙江和福建。如果在这两个省的囚犯服役工作推进顺利,效果很好,公公便能有足够的底气向皇爷正式上报计划。

姚宗文对魏公公的这个想法很支持,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他跟宁波知府吴克业提了下。

吴克业也觉不错,便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将这个主意告诉了浙江巡抚高举。高举给吴的回信中认为将刑囚交给皇帝亲军看管,令刑囚为国服役不是什么新鲜事,古时就有之。若是皇军那边对刑囚的监管到位,不致有刑囚逃脱,那浙江方面是可以为皇军提供各府县在押囚犯的。

但是,高中丞却提出,刑囚也是人力,既是人力便当付给酬劳。所以,若皇军真的想要浙江的刑囚,便当按年限付给浙江方面足够的“保证金”。

高举的这个“保证金”创意让魏公公甚觉眼熟,仔细琢磨不就是让他魏公公花钱买人么。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公公便请姚宗文代为和浙江巡抚衙门洽谈具体事务。如果事情谈的顺利,最迟明年开春,浙江省内各府县就能为皇军提供大约万余左右的犯人。推广至全国,那人数就让人瞠目结舌了。

根据和浙江、福建谈定的地盘划分,台北卫由联合舰队和台湾警备师团共同负责。现在联合舰队将执行“虎虎虎”计划远征琉球,台湾警备师团就必须独力完成对台北卫所属各千户所的占领及维持。

七舅姥爷郭大风拍着胸口保证,他的师团一个月内就能荡平台北卫治下的不服土著民。

用郭大风的原话说:“台湾警备师团必将以铁与血的精神,将我之军旗插遍台北各地!”

魏公公信么?

信。

但为了预防万一,公公还是命令近卫师团抽调两个大队配合台湾警备师团第一旅团作战。

按计划,第一旅团的第一联队负责新竹千户所,第二联队负责宜兰千户所,近卫师团的两个大队负责桃园千户所,在占领并完全肃清这些地区的敌对土著民后,第一旅团正式转为台北卫警备旅团,组织当地汉民和亲近土著民恢复生产生活,为随后的台南、台中“扫荡”提供有力支援。

作战计划下发后,第一旅团便磨刀霍霍。与此同时,居住在台北卫各地的野人土著民收到了明军的通知,命令这些部落即刻派员同就近明军接触,接受明军指挥,登记户口黄页,并领取他们的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为一纸写有姓名,年龄,籍贯地址的黄纸,基本和明朝百姓所持有的黄页相同,但却多了一个民族栏目。

根据魏公公的指示,民族一栏统一填写为汉族。即凡自愿接受大明统治的部落,无论之前是什么番,什么人,从今往后一律为汉人。

成为汉人后,土著民便享受明军的保护,也享受皇明百姓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同时也承担向大明纳税的义务。

福建巡抚黄承玄听说此事后,颇有疑虑,致信魏公公称野人土著民不服王化,不懂汉字,不说汉话,其部落又大小数十个,习俗更是不同,若强硬将他们定为汉民,使他们改姓改俗,是否会激起土著民的反抗,凭添无谓伤亡?

黄中丞意不若以所在地区为民,称何地人,如住高山之上便为高山人,住丘谷之中便为丘谷人,只要他们不强硬反抗官兵,便可视情况给予一些尊重和照顾。这样想来不但可以得到土著民的支持,也能不致朝堂弹劾。

魏公公却道:“今岛上汉少土多,土汉矛盾又积百年,此我三省联兵登岛,便为永久纳台湾于我皇明版图之内。如此,则岛民必须尽使其服我明治,教其汉话,汉俗,使岛民尽如我汉人一般,此才为长治久安之道。

否则,他日若有动荡,则尽曰我非汉人,与尔汉人非同宗也非同种,汉人乃是外来者,东番之地非中国所有,鼓噪我汉人离岛,必酿叛乱。故不若于初始便定良策,以强硬推行良策,则二三十年后岛上尽皆汉人,尽以汉人为豪,后来者再不复隐忧。”

魏公公称此策为“改土为汉”,黄承玄见回信后联想湖广各地的改土归流之策,遂未再加反对。

“改土为汉”政策首先推行的地区是靠汉民的亲近土著民地区,这些地区的土著民因为和汉民接触交流,婚姻嫁娶,从而得到了汉人耕种的技术,部落生活为之改观。加之又多在台湾沿海地带,知晓海之对面明朝的强大,又见明军大举登岛,晓得大势所趋,所以基本上都愿意遵照明军吩咐“改土为汉”。

各地明军按照大本营的命令,也迅速在沿海地区建立了“村乡所”的地方政权模式,即各千户所下面不设百户所,而设乡和村。各乡又设乡长和村长负责乡村治理,受命于千户所,千户所又受命于卫。乡、村长人选由原有汉民和亲近土著民的首领出落,明军不干涉。

总体上,这是魏公公军民合一的治理思路,适合眼下台湾的实际情况。将来,这种体系肯定是不合适的,军政还是要分开的,但那至少是五十年后的事了。

最新小说: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强极则辱 大明第一反贼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大宋晁盖是我爹 大唐无双皇子李简 逆天明末三十年 德意志的荣耀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