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贵等人一听何平话语,就互相看了一眼,张德贵苦着脸小心翼翼的道:“镇长,我们可是和谭文林签订过合同的,现在反悔,撕毁合同是不是……?”
“糊涂。中?文网w?w?w?.?8?1?z?w?.?c?o?m?”何平猛地坐直身子,“我说过要撕毁合同吗?听说谭文林将芦苇荡承包了三年,你们就没有问过接下来他打算如何?难不成将芦苇荡空置三年!”
“这他倒没有说,不过那芦苇荡没啥用处,否则也不会让谭文林钻了空子,我认为谭文林之所以答应签订三年是为了防备我们起疑。”耿浩想了一会,就对何平道。
“哼。”何平冷哼一声,他用手点点几个手下道:“听水产公司的人说,谭文林接下来准备开个水产养殖场,养蟹苗,你认为他会将芦苇荡空置起来?”
“接下来怎么做,不用我教你们吧?”
何平说到这,就拿眼看着几个手下,他毕竟是一镇之长,有些话不能说透,只能点到为止。
张德贵等人虽然只是小小村落班子,但长期与各种人打交道,自然有了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一听何平话语顿时就明白过来了。
“对,谭文林既然继续要用芦苇荡,我们就有机会了,听说他今天也来镇上了,我们这就找地方和他淡淡。”耿钟听完何平话语,眼睛一亮,立马兴奋的道。
众人此时心中所想一致,虽然不能撕毁合同,但在谭文林养殖上施些绊子还是可以的。
“嗯。”何平这才略微满意的点点头,“找地方就不必了,我等一下还有一个会,你们将谭文林唤来就在这里谈。”
张德贵等人见何平让出办公室给他们谈,顿时大喜,连忙道谢。
在镇长办公室谈好处是能给谭文林增加大压力,给人感觉他们是代表镇长和谭文林谈,隐晦的表明镇长是支持他们的。
虽然何平也确实支持众人,但这事不能摆在桌面上说的。
新河村会计立刻道:“我这就去找谭文林。”说着,便兴冲冲的出去了。
何平在会计走后不久,也拿着一份文件离开了办公室。
张德贵和耿钟等人坐在办公室就等着谭文林来。
工夫不大,村会计就拉着谭文林来了。
原来刚才谭文林在农技站和楚紫瑶的表姐林青谈好后,正准备回去,却被村会计在街头给堵住了,将他拉到镇政府镇长办公室。
谭文林一进来就见张德贵等人坐在那里一脸严肃,谭文林不傻,当村会计唤他时,就已经明白众人唤自己的真实意图。
谭文林之所以来,是因为他也有一件事必须通过村班子成员解决,不好和他们硬抗。
“德贵叔。”谭文林喊了一声张德贵。
张德贵“嗯”了一声,正准备说话,谭文林却抢先一步道:“其实今天我知道大家让我来是什么意思,我承包芦苇荡……,确实是占了村子里的便宜,但大家都知道我家情况,我爸腿脚残废不能干活,我妈身体也不好,另外还有一个上学的妹妹,家里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
谭文林说到这顿了顿,扫了张德贵等人一眼,继续道:“不满各位,今年大学我是考上的,不过为了承担家里重担,只得满着他们说没有考上。我谭文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连大学都不上的……。”
谭文林说到这就有些梗咽。
张德贵等人本来商议好,如果谭文林来硬的,就暗暗点出镇长威胁他,他们不认为谭文林一个半大小子会不忌惮镇长。
谁知谭文林一上来,一不争二不辩,而是悲惨的说出自家情况,当他们听说谭文林考上大学都没有上时,都有些动容,在1996年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
张德贵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也不想逼谭文林太过,但如此一来,镇长那边就没法交代了。
此时办公室外面的何平一听暗道:要坏事。
原来何平并没有走远,当会计带着谭文林来时,他又折返回来,在门口看着文件呆着。
“这家伙不过是半大小子,怎么如此厉害?一上来就打哀兵牌,这下张德贵等人还真不好说什么了。”何平眉毛紧皱,他一时也没有对策。
“但是,我谭文林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这一次占了村里便宜,乡里乡亲的都不容易。我赚了钱也不能独吞,还是能拿出几万块钱给村里当办公费用的,不过……”
“不过怎样?”张德贵几人一听,都是精神一振,只要谭文林同意拿出几万块钱,村里费用就解决了,镇长哪儿也能交代了。
所以当他们听谭文林口中略微有些松动时,连忙追问道。
“我想承包村东头的下虎山和山下那几百亩地,你们如果同意,我就拿出五万块给村里,就当提前给的租金了。”谭文林这时才道出自己的目的。
“你要承包下虎山和山下那几百亩地?”张德贵等人一听,都感觉莫名其妙。
要知道村东头的下虎山不大,方圆十几里,上面种植着满山的树木,以前村里靠卖树木也过了几天好日子,不过后来政府一张纸令下来,为保护环境不再给砍伐,就再也没有人打下虎山的注意。
至于山下那几百亩地,熟悉新河村的人都知道,那几百亩地孤零零的在在新河湖泊和下虎山之间,因为开出来没有多久,所以土壤并不好,村里人都不愿意要那块地。
“你承包下虎山和那几百亩地干什么?”张德贵等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担心谭文林又知道下虎山和几百亩地有什么宝贝。
谭文林当然知道几人的心思,直截了当的道:“我想开个家庭农场,所以准备承包那下虎山和几百亩地。”
“家庭农场?”这回张德贵等人更加懵了,农场他们听说过,一般都是国营的,至于家庭农场是什么他们可是没有听说过。
其实这也不怪张德贵等人,开办家庭农场是几年后才出现的,国家一号文件在2o13才提出这个经济策略。
重生过来的谭文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快人一步抢先下手,他最近几天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动手开办的。
只是谭文林不知道他这一个举动,后来竟然在全国掀起了狂潮,他的成功案例让国家提前好几年提出这个经济策略。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