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瘟疫是从食物而蔓延的,卫虞主动请命想去城门口招榜施粥。
元祁宠溺地笑了笑,答应了她。
只是这施粥用的大米.....
“娘娘放心,微臣府里的米还多着,够应付好几天的。”
唐安十分识时务。
卫虞微微一笑,吩咐下人们去熬大锅粥。
这样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待处方研究出来后,全城康复是迟早的事儿。
卫虞进了厨房,特意嘱咐了一句,
“这米粥熬地浓稠一些。”
厨子多放了一勺米,心疼道:“娘娘有所不知,这来领粥的人很多,有时候要连着拿两三碗不止,这要不熬稀一点,怎么能行。”
卫虞又道:“施粥本就是善举,百姓们受灾这么久,若是粥熬地跟清水一般,还不如不做。”
厨子无奈,只好遵命多放了两罐米。
......
江城门前排满了对,大家都听说有人施粥,都纷纷赶来。
卫虞换了身普通的常服,随着几个穿着便服的侍卫出了门。元祁并没有陪她,而是在府里与大臣们商量要事。
明月也拉着离琰凑热闹,帮忙给百姓们盛粥。
躲在自己家里的百姓们已经食不果腹有段日子了,但又不敢吃外面的食物,就怕瘟疫加重。好在每个身染瘟疫的人都还没有到致死的地步。
排队的老妪拿着大碗,战战兢兢地问道:“姑娘啊,这粥......没毒吧。”
卫虞用大勺舀着粥,轻声道:“婆婆放心,这粥自然是无毒的,也不会加重瘟疫的。”
老妪满是褶皱的脸微微舒展,连忙道谢。她也是没有办法才来领粥,她的老伴儿儿子都被瘟疫困扰,下不了床。
卫虞给接下来领粥的所有百姓都耐心地解释了一遍,神色温柔,碰到一些老人还会细心地多盛一点。
明月帮忙发包子,侍卫们从唐府厨房端了几十屉蒸笼,摆在大街上还热气腾腾的。
明月和离琰的分工是一个人夹包子,一个人用油纸装。
第一个排队的是个小姑娘,盯着包子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开口:“姐姐,您能多给我几个吗?我家穷,爹爹爷爷都饿了好几天了。”
明月心疼地摸了摸小姑娘的头,递了个肉包给她,道:“你先吃,姐姐让这位哥哥多给你装一些。”
小姑娘捧着飘香的肉包,想吃地不行,可她转念一想自家的兄长姐妹爹爹娘亲还都需要食物,如今他们都身染瘟疫,她若是吃了,他们就要饿肚子了。
离琰包了两份肉包子给小姑娘,冰冷的脸上第一次出现温柔的神情。
“你家住哪?这么多东西拿得动吗?”
小姑娘原先在卫虞那已经盛了一碗粥了,此刻是难在拿下这么多东西。
明月也细声道:“你快吃,姐姐让另一个哥哥帮你一起拿回家好吗。”
小姑娘抵不住饥饿,湿着眼眶咬了两口包子,哽咽道:“不用这么麻烦了,我家就住在那条小巷子里,我,我可以跑两趟的。”
明月笑道:“没关系的,这几个哥哥都没有事情做,正好保护你回家,万一中途有坏人抢你的包子怎么办。”
小姑娘思考了一会儿,毕竟还小,就接受了明月的提议。
“谢谢哥哥姐姐。”
后面排队的人几乎每一个成家的都想多拿几个,几十屉包子很快就分完了,可后面的队伍还是源源不断。
索性江城的物资都被堆积在了唐府,此时还能应付。
卫虞眼见着三桶大粥都快空了,连忙吩咐侍卫回唐府拿粥来。
“快回去,吩咐厨房再多烧些。”
从和百姓们断断续续的聊天中,卫虞也大概理清楚了江城这几月所发生的事情。
几月前,江城百姓突然间有很多人染了风寒,但并未影响到平时生活。
唐知府也主动出面,从临城运了许多药材给各个医馆有备无患。
但风寒愈演愈烈,到最后就成了江城的灾难。
虽然说瘟疫不是致命的,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死去。但是这若久久不愈,难保不会传到京城。
天色渐暗,百姓们领了吃食纷纷回家,卫虞微笑着给最后一个排队的人舀了粥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站了一下午,头有些晕,卫虞揉揉脑袋,耳边明月的声音忽远忽近。
卫虞的视线模糊了一秒,却没有在下一秒清晰,冷不防地晕倒了。
“卫虞-----”
“侧妃娘娘-----”
......
唐府内,
元祁接到消息后急匆匆地将卫虞抱回屋内,将在屋里潜心研究解药的拂一给请了出来。
“拂一,快,看看娇娘怎么样了。”元祁将卫虞搂在怀里,给她盖了两层棉被,她的体温才稍稍回暖。
拂一瞄了一眼卫虞,见她睡得安稳,面色红润,不像是有什么毛病。
“殿下别担心,容臣把把脉。”
拂一掏出丝帕,盖在卫虞的手腕上,两指覆在脉上。
元祁紧皱着眉头,深怕从拂一嘴里出来的是不好的消息。
拂一也皱了皱眉,随即又舒展开,将医包理好,也不开口说卫虞的病情。
元祁沉默了一会儿,道:“是瘟疫吗?”
拂一摇了摇头。
元祁还没放下心来,道:“那.....娇娘究竟怎么了。”
拂一道:“恭喜殿下,天佑我朝。”
元祁黑了黑脸,道:“娇娘身体抱恙,有何之喜?”
拂一不再卖关子,道:“殿下,娘娘这脉象该是喜脉,两月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