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房庄生、焦亦石、江富兴、袁步高四人分配到贵州136厂。
房庄生、焦亦石、江富兴三人从省城坐火车出发时,正当造反派内部分裂出的“大联筹”与“联络总站”斗得厉害之际,有些地方枪支都用上了。“大联筹”的力量主要在省城,“联络总站”则控制了各地市。
因袁步高家在新余,焦亦石等三人便在新余下火车,会同袁步高一同走。新余下车时,车门口围着几个戴红袖标“联络总站”的人,因这趟车是“大联筹”占据的省城开出来的,对下车的人逐个进行盘查。房庄生将学校开的介绍信给他们看,并检查了行李,才同意下车。
找好了旅社,又按地址联糸了袁步高,第二天,四人就登上西去的列车。
车到桂林,四人下车,签票,找旅社。按当地人指引,他们先去了七星岩、芦笛岩。当时已是六月中旬,天气挺热,但在岩洞中游玩,却是份外清凉,加上洞中的奇光异彩,确令他们惊叹。第二天游漓江,观象鼻山。漓江两岸群峰兀立、青岚叠翠,江水碧清见底、微波粼粼,竹排红妆、鱼鹰猎捕,峰水相映、山歌悠扬,确是一幅美丽画卷,“甲天下”的赞誉名不虚传。
二天的桂林游玩,使焦亦石他们淡化了前段时间的心中郁闷,年轻人总相信来路上的艳阳鲜花。
他们重又登上西去列车。
车过柳州后向北而行,近中午时分,沿途黑黝黝的石山越来越多,大多是光秃秃的,有的石山上生长了些稀疏的灌木,其间田地人烟稀少。平时喜欢看地图的焦亦石心中明白,火车已经进入了贵州南部。
双眼一直注视着车窗外面的焦亦石突然有些惊奇地对身旁的房庄生说:“你注意看看,下面的那个小车站是刚才我们经过的,怎么又会在我们列车下方?”房庄生便也探头窗外,看了一阵,说:“也是奇怪,这里的铁路上下转圈象磨盘似的。”
一会,房庄生也惊叫:“你看,我们坐的列车是由两个火车头带动的。”焦亦石把头也伸出窗外,此时列车正在转弯,确实看到列车的首尾各有一个正在喷吐白烟的车头,说明两个车头都在发出动力。两人坐回到位子上,都有些想不明白地议论着。
邻座一个戴眼镜的旅客笑着说:“你们应是第一次坐车经过这里吧?”两人都笑着点头。那位旅客接着说:“那就当然会感到奇怪”。焦亦石说:“请你说道说道,好吗?”
那位旅客喝了口水,娓娓地讲:“你们都知道,云南贵州是高原地带,地理上叫云贵高原,它们的平均海拔在2300米左右,而我们火车刚经过的广西平均海拔只有400米左右,火车要自400米上升到2300米,垂直上升高度就有1900米。而火车爬坡角度比汽车的小得多,因此,就需要按山体地形成螺旋状爬升。故而就如你们看到的,刚刚经过的小车站,又会出现在我们的下方。火车在进行较大坡度爬坡时,由于其载重量大而轮子与铁轨的摩擦力小,就必须要有两个车头产生的动力来牵引列车,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
在他讲解过程中,焦亦石他们不时地点头称是,“原来如此”。
傍晚时分在贵阳下车,车站醒目的墙上贴着“011接待站地址——贵阳饭店”。
四人出站后经打听,约莫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接待站。
接待站工作人员看了他们的介绍信,又翻看了三机部转给他们的各学校毕业生分配名册,便给他们安排了住房,并告诉他们:“你们先去一楼餐厅吃饭,饭后去住房。晚上不要到外面去,街上秩序较乱。明天上午可到街上转转,中午吃饭后136厂的汽车就会接你们去工厂。”
四人在餐厅吃饭时,遇到十几个同校的同学,大家高兴地相互招呼。
有人告诉他们:“前两天我们学校有一批人同当地的造反派打起来了,他们人多,我们学校有几个人被打得伤挺重。”房庄生问:“是谁被打得伤重?”“具体名字搞不清,好象有一个是你们班的。”回到住房后,房庄生说:“估计是那几个造字号中的人被打了。”焦亦石未答腔,江富兴说:“反正不是我们就行。”
连日的奔波确也有些劳累,四人洗洗后便睡下了。
第二天上午,他们去街上走走。
向路人打听,“那里是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路人告诉他们:“大十字。”
于是他们边走边问。
走过了只是一片平地的“春雷广场”,走过了并不起眼的“朝阳桥”,向左转后,街道比较热闹些,再走了二百多米,旁边行人就告诉他们:这里就是“大十字”。
原来当地人管十字交叉路口叫“大十字”。这里有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
江富兴有些扫兴地说:“这也是省会城市,太差了。”焦亦石笑说:“以前人称贵州为不毛之地,现在这样已是不错了。”
不管印象如何,他们也算是初步见识了这个高原山城。
中午在餐厅吃饭时,接待站工作人员通知:“136厂的汽车1点钟在饭店大门右侧花坛旁接人,去该厂的人员拿好行李准时上车。”
焦亦石等四人饭后提起简单的行李来到指定地方,一辆解放牌货车停在那里,接待站工作人员手拿名单,念一个人名就上去一个。这样不至于漏掉该上车的人员,去别厂的人也不会上错车。
人员上齐后,接待站工作人员招呼司机“可以开车了”,又向车上人员挥挥手“大家一路顺风!”
解放牌货车车厢上,前面和两侧都装了加高铁栏杆,方便人站立,看来是经常载人的。昌江航校学生有十五、六个,其他学校有四个,还有两个由工厂来到贵阳办事的人员,因照顾两名身体欠安的女学生坐驾驶室,也上到车厢上。大家站的站,坐的坐,车厢已是满满的了。
汽车驶过贵阳市南郊,来到一片树木葱郁、溪水哗哗之处,工厂来的人员告诉大家:“这里叫花溪,”他又手指两幢红墙红瓦、隐现在绿荫丛中的楼房:“那就是我们011基地的办事处。”
有人问:“那各个厂来基地办事不是挺远的吗?”工厂来的人员说:“是挺远的啊,往往办点事,就得来回跑三天。”
原以为,在多山的贵州,汽车一定会拐弯抹角、上下盘旋,没想到汽车却一直行驶在平坦且宽敞的柏油公路上。公路两侧,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汽车过处,翠绿的柳枝婆娑飘荡。稍远处,稻田里的禾苗葱绿片片,山脚畔的玉米青碧起伏。
焦亦石笑对其中一个工厂来的人说:“原听说贵州是‘地无三尺平’,现看来还挺不错嘛。”
那人说:“那种形容是太过了。当然,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一路,可是贵州最平坦而又农作物长得最好的地方。这条公路是国家一级公路——滇黔公路,抗日战争期间修建,当时是,现在仍然是云南贵州间的大动脉。”
车过黔西重镇——安顺后,行驶了约二十多公里,就驶离了滇黔公路,拐上了一条次一些的公路,大约走了五六公里后,经过一座不大的混凝土桥,前方出现一座高高的石坝,右前方山坡上有不少石砌的房子。工厂来的人手指那片房子说:“到了,到了,这就是136厂了。”
汽车沿着石坝旁的公路往上爬,在与石坝齐高处停了下来。司机走下驾驶室招呼学生们下车,并说:“你们先在这里休息一下,我马上通知人事科的人过来作安排。”说完,开车走了。
学生们站在路旁,这才发现那个石坝原来是一道水渠,渠中清水挺满,哗哗地流着。大家不约而同的俯下身子,洗洗手,洗洗脸,水很凉,经此一洗,大家的疲惫倒消除不少。
一会,两个男子边招手边走过来,在学生们旁边站定后,年轻些的说:“这位是工厂人事科林科长,他负责接待你们。”
那位林科长满脸笑容地说:“同学们来到我们厂,给工厂增添了新生力量,热烈欢迎你们!”说着,带头鼓掌,学生们也一齐鼓掌。
林科长接着说:“大家坐了一下午汽车,很累了,我们抓紧时间安排好住宿,然后由这位小王同志”林科长指指身旁那个年轻人,“带你们去饭堂吃饭。他近些日子会常来你们这里,有什么问题或要求都可向他反映。”
说完,就带着众人走过水渠上面的水泥板,面前是一幢二层石砌房子。
林科长说:“这是一所小学,二楼是空着的,近段日子你们就先住在这里,待相关车间准备好后,你们再下到各个车间。明天上午,由小王带你们到工厂各处转转,熟悉一下环境。”
晚饭后,天就黑了。大家把床铺整好后,洗澡,睡觉。
在这大三线工厂第一个晚上,给大家的印象是这里很凉爽,江南的六月中旬晚上睡觉大多数人是不盖什么的,最多也就盖个毛巾毯,可这里却仍要盖棉被。<>